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学校管理论文

我国高校实施专业认证问题研究

中文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8页
目录第8-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7页
 一、问题的提出第10页
  (一) 专业认证作为教育质量保证的重要议程第10页
  (二) 高等教育国际化下的专业人才跨国流动第10页
 二、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10-11页
  (一) 研究目的第10页
  (二) 研究意义第10-11页
 三、文献综述第11-15页
  (一) 概念界定第11页
  (二) 文献综述第11-15页
 四、研究方法与思路第15-17页
  (一) 研究方法第15页
  (二) 研究思路第15-17页
第二章 我国高校实施专业认证的哲学依据第17-21页
 一、专业认证的现象与本质第18-19页
 二、专业认证的效用和价值第19-21页
第三章 我国高校实施专业认证的现状第21-29页
 一、实施专业认证的基本状况及分析第21-23页
  (一) 在工程教育认证实施效果明显第21-22页
  (二) 专业认证逐步延伸到其它领域第22-23页
 二、高校实施专业认证存在的问题第23-29页
  (一) 高校专业认证参与意识的偏差第23-25页
  (二) 专业认证资源配置的相对不足第25-26页
  (三) 高校实施专业认证的现实冲突第26-29页
第四章 高校专业认证存在问题的原因溯源第29-33页
 一、对高校实施专业认证存在认识误区第29页
  (一) 专业认证万能论第29页
  (二) 专业认证无用论第29页
 二、高校实施专业认证价值取向的错位第29-31页
  (一) 认证机构的管理主义倾向居于主导地位第30页
  (二) 被认证高校功利主义现象居于支配地位第30-31页
  (三) 认证机构与高校间的利益博弈现象存在第31页
 三、专业认证缺乏相关理论研究和制度保障第31-33页
  (一) 专业认证缺乏相关的理论研究第31-32页
  (二) 专业认证缺乏相关的制度保障第32-33页
第五章 高校专业认证的国际视野第33-38页
 一、选择美国高校专业认证作比较的依据分析第33-34页
  (一) 专业认证起源于美国并取得良好效果第33页
  (二) 大众化背景下两国类似的高等教育矛盾第33-34页
 二、美国高校专业认证的简介第34-35页
  (一) 专业认证的目的和意义第34页
  (二) 专业认证的标准和程序第34-35页
 三、美国高校专业认证的启示第35-38页
  (一) 专业认证机构的社会中介性质第35-36页
  (二) 专业认证拥有规范的法律保证第36页
  (三) 对地方经济发挥区域性功能第36页
  (四) 与市场产业界的长效互动机制第36-38页
第六章 完善我国高校专业认证的建议第38-49页
 一、政府的宏观调控第38-42页
  (一) 转变政府行政化管理职能第38-39页
  (二) 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规范第39-40页
  (三) 加强认证专家选拔和培养第40-41页
  (四) 制定多元化专业认证标准第41-42页
 二、社会的积极参与第42-45页
  (一) 鼓励建立法定的社会中介机构第42页
  (二) 允许社会各界力量的参与和监督第42-43页
  (三) 建立与市场产业界互动的长效机制第43-44页
  (四) 加强专业认证与执业资格制度结合第44-45页
 三、高校的积极治理第45-49页
  (一) 坚持“三个面向”为原则的特色化质量观第45-46页
  (二) 加强高等院校自评与参评的积极主动意识第46页
  (三) 确立专业认证的自我激励与自我约束机制第46-47页
  (四) 推进高校内部的专业认证管理信息发布第47-49页
结语第49-50页
参考文献第50-56页
致谢第56-57页
发表论文及其参加科研情况第57页

论文共5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我国案例指导制度
下一篇:仁川—天津航线船舶压载水风险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