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东派生诉讼法律制度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引言 | 第10-11页 |
1 股东派生诉讼制度的基本理论 | 第11-16页 |
·股东派生诉讼的涵义及起源 | 第11-12页 |
·股东派生诉讼产生的理论基础 | 第12-14页 |
·权利平等保护理论 | 第12-13页 |
·当事人扩展理论 | 第13-14页 |
·股东派生诉讼的功能 | 第14-16页 |
·完善中小股东的司法救济途径 | 第14-15页 |
·有利于弥补公司的“法人人格缺陷” | 第15页 |
·降低诉讼成本,提高诉讼效率 | 第15-16页 |
2 境外股东派生诉讼相关制度的规定与评价 | 第16-28页 |
·境外国家股东派生诉讼当事人制度的立法评析 | 第16-21页 |
·境外股东派生诉讼的原告制度比较评析 | 第16-18页 |
·境外股东派生诉讼的被告制度比较评析 | 第18-19页 |
·公司在股东派生诉讼中法律地位比较评析 | 第19-20页 |
·其他股东在股东派生诉讼中的法律地位比较评析 | 第20-21页 |
·境外国家股东派生诉讼前置程序的立法规定及评价 | 第21-24页 |
·以日本为代表的大陆法系国家 | 第21-22页 |
·以美国法为代表的英美法系国家 | 第22-24页 |
·境外国家股东派生诉讼和解制度的理论及规定评析 | 第24-25页 |
·美国诉讼和解制度的规定 | 第24-25页 |
·日本股东派生诉讼和解制度的规定 | 第25页 |
·相关国家双重股东派生诉讼制度的规定评价 | 第25-28页 |
·美国的双重股东派生诉讼制度 | 第26-27页 |
·韩国的双重股东派生诉讼制度 | 第27-28页 |
3 我国股东派生诉讼制度的现状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8-34页 |
·我国股东派生诉讼的立法现状 | 第28-30页 |
·“恒通公司案”——中国股东派生诉讼第一案 | 第28页 |
·我国《公司法》对股东派生诉讼制度的规定 | 第28-30页 |
·股东派生诉讼当事人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30-34页 |
·股东派生诉讼当事人制度规定的不完善 | 第30-31页 |
·股东派生诉讼前置程序制度的缺陷 | 第31-32页 |
·有关股东派生诉讼结果规定的不明确 | 第32-33页 |
·诉讼费用缴纳方式存在的缺陷 | 第33页 |
·双重股东派生诉讼制度的缺失 | 第33-34页 |
4 完善我国股东派生诉讼的立法建议 | 第34-44页 |
·我国股东派生诉讼当事人制度的立法完善 | 第34-38页 |
·完善原告股东的适格条件 | 第34-35页 |
·被告范围的确定 | 第35-36页 |
·公司在股东派生诉讼的地位 | 第36-37页 |
·其他股东在股东派生诉讼的地位 | 第37-38页 |
·我国股东派生诉讼前置程序制度的重构 | 第38-40页 |
·董事会为唯一的接受请求的机关 | 第38页 |
·明确前置程序豁免的具体类型 | 第38-39页 |
·给予公司内部机构阻却原告股东提起诉讼的权利 | 第39页 |
·导入独立的诉讼委员会制度 | 第39-40页 |
·我国股东派生诉讼结果的归属规定的完善 | 第40-42页 |
·原告股东胜诉情形 | 第40-41页 |
·原告股东败诉情形 | 第41-42页 |
·和解撤诉情形 | 第42页 |
·明确股东派生诉讼为非财产诉讼 | 第42-43页 |
·双重股东派生诉讼制度引入 | 第43-44页 |
结束语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8页 |
致谢 | 第48-4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 第49-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