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水体污染及其防治论文--湖泊、水库论文

太湖内湖滨带沉积物氮分布及转化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9页
 1 研究背景第10-11页
   ·湖滨带第10-11页
     ·内湖滨带概念第11页
     ·内湖滨带功能第11页
 2 内湖滨带生态系统修复与重建的技术与应用第11-13页
 3 内湖滨带氮分布及迁移转化研究进展第13-15页
   ·氮的分布及迁移转化第13-14页
   ·内湖滨带沉积物氮分布及迁移转化研究进展第14-15页
 4 研究开展方法第15-19页
   ·研究区域概况第15页
   ·内湖滨带生态修复与重建工程概况第15-17页
   ·研究内容及目的第17-19页
     ·内湖滨带沉积物氮时空分布特征第17页
     ·内湖滨带沉积物无机氮交换通量规律揭示第17页
     ·内湖滨带沉积物硝化、反硝化强度规律分析第17-18页
     ·内湖滨带沉积物脲酶研究第18-19页
第二章 内湖滨带沉积物氮时空分布特征第19-28页
 1 前言第19页
 2 沉积物氮时空分布特征研究材料与方法第19-20页
   ·取样方法第19-20页
   ·测定方法第20页
 3 沉积物氮时空分布研究结果与分析第20-27页
   ·各形态氮表层空间分布特征第20-22页
     ·全氮分布特征第20-21页
     ·氨氮分布特征第21-22页
   ·氮的垂直分布特征第22-25页
     ·总氮分布特征第22-24页
     ·氨氮分布特征第24-25页
   ·全氮及氨氮时空变化特征第25-27页
     ·全氮时空变化特征第25-26页
     ·氨氮时空变化特征第26-27页
 4 小结第27-28页
第三章 内湖滨带沉积物无机氮交换通量模拟测定第28-39页
 1 前言第28-29页
 2 无机氮交换通量研究实验方法第29-31页
   ·试样采集第29-30页
   ·模拟测定方法第30-31页
 3 无机氮交换通量研究结果与分析第31-38页
   ·有光照时各形态无机氮扩散行为第31-33页
     ·氨氮扩散行为第31-32页
     ·硝氮扩散行为第32页
     ·亚硝氮扩散行为第32-33页
   ·无光照时各形态无机氮扩散行为第33-34页
     ·氨氮扩散行为第33页
     ·硝氮扩散行为第33-34页
     ·亚硝氮扩散行为第34页
   ·各形态氮交换通量第34-38页
     ·I组第35页
     ·M组第35-36页
     ·O组第36-38页
 4 小结第38-39页
第四章 内湖滨带沉积物硝化、反硝化强度测定第39-53页
 1 前言第39-41页
 2 硝化、反硝化强度测定实验方法第41-43页
   ·试样采集第41-42页
   ·实验方法第42-43页
     ·沉积物测定方法第42页
     ·硝化强度测定方法第42页
     ·反硝化强度测定方法第42-43页
 3 硝化、反硝化强度测定结果与分析第43-51页
   ·硝化强度测定结果第43-45页
   ·反硝化强度测定结果第45-51页
     ·反硝化强度测定结果第45-47页
     ·不同C/N比下反硝化强度测定结果第47-51页
 4 小结第51-53页
第五章 内湖滨带沉积物脲酶活性测定第53-58页
 1 前言第53-54页
 2 脲酶活性测定实验方法第54页
   ·试样采集第54页
   ·实验方法第54页
 3 脲酶活性测定结果与分析第54-57页
   ·脲酶活性测定结果第54-56页
   ·脲酶活性与各指标相关性分析第56-57页
 4 小结第57-58页
第六章 结论第58-60页
 1 内湖滨带沉积物氮时空变化规律第58页
 2 水-沉积物界面交换通量第58页
 3 内湖滨带生态修复工程段沉积物硝化反硝化作用第58页
 4 内湖滨带生态修复工程沉积物脲酶活性第58-60页
参考文献第60-65页
致谢第65-66页
作者简介第66页

论文共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航空结构冲击载荷与损伤识别技术方法研究
下一篇:动画场景中的装饰性风格运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