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 英文摘要 | 第5-9页 |
| 1 绪论 | 第9-13页 |
| ·研究背景 | 第9页 |
| ·研究意义 | 第9-11页 |
| ·研究的理论意义 | 第9-10页 |
| ·研究的现实意义 | 第10-11页 |
|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 第11-12页 |
| ·研究思路 | 第11页 |
| ·研究技术路线 | 第11-12页 |
| ·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 第12页 |
| ·研究主要内容 | 第12页 |
| ·研究方法 | 第12页 |
| ·本研究创新与不足之处 | 第12-13页 |
| 2 泡沫经济及房地产泡沫相关理论 | 第13-24页 |
| ·泡沫经济与经济泡沫相关理论 | 第13-16页 |
| ·泡沫经济相关理论 | 第13-15页 |
| ·泡沫经济与经济泡沫的差异性 | 第15-16页 |
| ·房地产泡沫理论概述 | 第16-18页 |
| ·国外房地产泡沫理论概述 | 第16-17页 |
| ·国内房地产泡沫理论概述 | 第17-18页 |
| ·房地产泡沫的基本属性 | 第18-24页 |
| ·房地产泡沫的成因分析 | 第18-21页 |
| ·房地产泡沫的类型 | 第21-22页 |
| ·房地产泡沫的表现与特征 | 第22-24页 |
| 3 我国目前房地产市场现状分析 | 第24-30页 |
| ·房价上升幅度与GDP 增幅之比分析 | 第24页 |
| ·商品房销售额增长率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的比较分析 | 第24-25页 |
| ·个人住房贷款增长情况分析 | 第25-26页 |
| ·房价收入比分析 | 第26-28页 |
| ·商品房空置率分析 | 第28-30页 |
| 4 我国房地产泡沫传导及扩散机制研究 | 第30-36页 |
| ·房地产泡沫的宏观传导过程 | 第30-31页 |
| ·房地产泡沫的微观扩散机制 | 第31-36页 |
| ·投机价格机制 | 第31-32页 |
| ·自我膨胀机制 | 第32-33页 |
| ·产业关联机制 | 第33-34页 |
| ·财富效应机制 | 第34-36页 |
| 5 我国房地产泡沫的监测预警系统研究 | 第36-45页 |
| ·房地产泡沫预警指标的设计原则 | 第36-37页 |
| ·房地产泡沫预警指标体系构造 | 第37-40页 |
| ·根据房地产市场周期性构造预警指标体系 | 第37-38页 |
| ·根据房地产市场特征构造预警指标体系 | 第38-40页 |
| ·房地产泡沫预警指标的选取 | 第40页 |
| ·房地产泡沫预警系统研究 | 第40-41页 |
| ·对预警系统的检验 | 第41-45页 |
| ·选择预警指标 | 第41-42页 |
| ·原始数据的处理 | 第42-43页 |
| ·确定每一指标的不容许值和满意度 | 第43页 |
| ·依功效系数计算公式计算每一指标的功效系数D | 第43页 |
| ·求出预警系数K | 第43-45页 |
| 6 我国房地产投资泡沫的宏观控制及对策研究 | 第45-56页 |
| ·混沌含义 | 第45-46页 |
| ·混沌定义 | 第45-46页 |
| ·经济混沌现象 | 第46页 |
| ·房地产投资的混沌模型 | 第46-48页 |
| ·Logistic 方程 | 第47页 |
| ·房地产投资的 Logistic 混沌经济模型 | 第47-48页 |
| ·房地产投资泡沫的混沌控制 | 第48-51页 |
| ·混沌控制内容 | 第48-49页 |
| ·房地产投资泡沫的混沌控制方法 | 第49-51页 |
| ·缓解和防范房地产泡沫的若干建议 | 第51-56页 |
| ·强化土地资源的控制、合理控制土地资源的供应量 | 第51-52页 |
| ·调整产品结构,建立多层次供应体系 | 第52-53页 |
| ·整顿住房金融市场秩序、规范住房金融业务、防范住房贷款风险 | 第53-54页 |
| ·改革现有税制、清理不合理的税费,降低商品房的价格 | 第54页 |
| ·限制房地产的投机与炒作 | 第54-56页 |
| 结论 | 第56-57页 |
| 致谢 | 第57-58页 |
| 参考文献 | 第58-61页 |
| 附录 | 第61-62页 |
| 独创性声明 | 第62页 |
|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