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纸特刊研究--以新时期《人民日报》特刊为例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8页 |
| 引言 | 第8-11页 |
| 一、研究动因 | 第8页 |
| 二、文献综述 | 第8-9页 |
| 三、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9-10页 |
| 四、研究方法 | 第10-11页 |
| 第1章 报纸特刊及其发展 | 第11-17页 |
| ·报纸特刊的界定及其个性特征 | 第11-12页 |
| ·报纸特刊的界定 | 第11页 |
| ·报纸特刊的个性特征 | 第11-12页 |
| ·报纸特刊的产生及其发展 | 第12-15页 |
| ·报纸特刊的起源 | 第12-13页 |
| ·报纸特刊的发展阶段 | 第13-15页 |
| ·《人民日报》特刊在其中的地位及其作用 | 第15-17页 |
| 第2章 新时期《人民日报》特刊概况 | 第17-23页 |
| ·新时期《人民日报》特刊类别和传播形式 | 第17-18页 |
| ·新时期《人民日报》特刊类别 | 第17-18页 |
| ·新时期《人民日报》特刊传播形式 | 第18页 |
| ·新时期《人民日报》特刊数量统计和分布状况 | 第18-19页 |
| ·新时期《人民日报》特刊兴起、繁荣之原因探悉 | 第19-23页 |
| ·媒体竞争的加剧是直接推动力 | 第19-20页 |
| ·读者的阅读兴趣和需求成为助推器 | 第20-21页 |
| ·特刊直接增加经济效益 | 第21-23页 |
| 第3章 新时期《人民日报》特刊的特色 | 第23-35页 |
| ·纪念性特刊特色 | 第23-27页 |
| ·全景式、大视角的描写——展示宏大气魄 | 第23-24页 |
| ·经典场景再现——触动心灵 | 第24页 |
| ·历史与现代相衔接——凸显深度和厚度 | 第24-25页 |
| ·故事化写作——引人入胜 | 第25-27页 |
| ·会议性特刊特色 | 第27-29页 |
| ·专访权威人物——凸现报道厚度 | 第27页 |
| ·活泼生动小栏目——增强可读性 | 第27-28页 |
| ·多维度的视野——体现贴近性 | 第28-29页 |
| ·重要事件特刊特色 | 第29-31页 |
| ·独家新闻——点亮特刊 | 第29-30页 |
| ·独家评论——增加深度 | 第30-31页 |
| ·三类特刊共有的特色 | 第31-35页 |
| ·图文并茂——美化版面 | 第31-32页 |
| ·恰当设置报眉——提纲挈领 | 第32页 |
| ·版面少而精——浓缩的精品 | 第32-33页 |
| ·史料性、可读性、知识性浑然一体 | 第33-35页 |
| 第4章 新时期《人民日报》特刊存在问题及改进方法 | 第35-46页 |
| ·新时期《人民日报》特刊存在问题 | 第35-39页 |
| ·某些具有重要新闻价值的事件未能以特刊形式呈现 | 第35-36页 |
| ·单纯一面理的报道方式 | 第36-37页 |
| ·版面设计缺乏突破 | 第37-38页 |
| ·和受众的互动不足 | 第38页 |
| ·新闻与广告呈现矛盾 | 第38-39页 |
| ·新时期《人民日报》特刊改进方法 | 第39-46页 |
| ·拓宽特刊的选题领域 | 第39页 |
| ·两面说理,客观公正 | 第39-40页 |
| ·特刊版面设计中增加创意 | 第40-43页 |
| ·增强和受众的互动 | 第43-44页 |
| ·特刊要注意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结合 | 第44-46页 |
| 结语 | 第46-48页 |
| 参考文献 | 第48-50页 |
| 致谢 | 第50-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