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刑法论文--分则论文--贪污贿赂罪论文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相关问题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0页
引言第10-12页
第一章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构成要件第12-26页
 一、保护客体第12-14页
  (一) 学界关于本罪客体的纷说第12-13页
  (二) 笔者的观点论述第13-14页
 二、本罪犯罪主体的相关问题第14-21页
  (一)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主体身份第14-16页
  (二) 本罪中的近亲属第16-18页
  (三) 本罪中的关系密切的人及其与特定关系人的联系第18-19页
  (四) 本罪中的离职的国家工作人员第19-21页
 三、本罪的客观方面第21-24页
  (一) 行为方式第21-23页
  (二) 为请托人谋取不正当的利益第23页
  (三) 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较严重情节第23-24页
 四、本罪的主观方面第24-26页
  (一) 本罪的罪过心理是故意第24页
  (二) 犯罪主体的目的第24-26页
第二章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适用第26-35页
 一、本罪与受贿罪共同犯罪、斡旋型受贿罪、介绍贿赂罪的区别和联系第26-29页
  (一) 本罪与受贿罪共同犯罪的区别和联系第26-28页
  (二)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与斡旋型受贿罪的区别与联系第28-29页
  (三) 本罪与介绍贿赂罪的区别与联系第29页
 二、利用影响力受贿罪中的共同犯罪问题以及各行为人的地位剖析第29-31页
 三、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既未遂标准第31-33页
 四、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对向行为的司法认定第33-35页
第三章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立法完善以及我国受贿罪体系的完善构想第35-40页
 一、利用影响力的罪名是否与立法本意相符第35-37页
  (一)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与影响力交易罪的比较第35-36页
  (二)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立法本意与罪名分析第36-37页
 二、利用影响力受贿罪能否与斡旋型受贿罪并罪第37-38页
 三、关于我国受贿罪体系的尝试性建议第38-40页
  (一) 我国受贿罪体系的现状和利用影响力受贿罪带来的变化第38页
  (二)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立法缺憾第38-39页
  (三) 关于我国受贿罪体系完善的尝试性建议第39-40页
结论第40-41页
参考文献第41-43页
致谢第43页

论文共4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食品安全的刑法保护
下一篇:论危险驾驶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