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心理学论文--发展心理学(人类心理学)论文--儿童心理学论文

责任关系视角下的儿童责任心发展研究

中文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0页
第一部分 问题提出第10-26页
 1. 引言第10-12页
 2. 核心概念界定第12-14页
 3. 选题背景第14-16页
   ·理论背景第14-15页
   ·现实背景第15-16页
 4. 选题综述第16-24页
   ·理论渊源第16-17页
   ·责任心研究第17-23页
   ·总结与启发第23-24页
 5. 研究内容与思路第24-26页
   ·研究内容第24-25页
   ·研究思路第25-26页
第二部分 儿童对责任心的理解(研究 1)第26-37页
 1. 研究目的第26页
 2. 研究方法第26-30页
   ·被试第26-27页
   ·研究材料第27页
   ·实施程序第27-28页
   ·数据处理第28-30页
 3. 研究结果第30-32页
 4. 分析与讨论第32-36页
   ·标签取向与特征取向第32页
   ·任务取向第32-33页
   ·关爱取向第33-34页
   ·权威取向第34-35页
   ·环境取向第35-36页
 5. 研究结论第36-37页
第三部分 儿童的责任心发展(研究 2)第37-66页
 1. 研究目的第37页
 2. 研究方法第37-42页
   ·被试与研究材料第37-39页
   ·实施程序:预实验与正式施测第39页
   ·数据处理第39-42页
 3. 研究结果第42-56页
   ·故事1——对自我责任心的考察第42-45页
   ·故事2——对社会责任心的考察第45-48页
   ·故事3——对社会责任心的考察第48-52页
   ·故事4——对环境责任心的考察第52-54页
   ·比较责任心归因类别的总体情况第54-56页
 4. 分析与讨论第56-64页
   ·认知判断、行为倾向、情感体验的一致性状况第56-57页
   ·儿童的自我责任心(故事 1)与自我取向第57页
   ·儿童的社会责任心(故事 2)与移情取向第57-58页
   ·儿童的社会责任心(故事 3)与认可取向第58-59页
   ·儿童的环境责任心(故事 4)与权威取向、原则取向及成本取向第59-61页
   ·不同年代被试社会责任心的认知差异第61-64页
 5. 研究结论第64-66页
第四部分 思考与展望第66-68页
 1. 关于责任教育的思考第66-67页
 2. 不足与展望第67-68页
参考文献第68-71页
附录第71-76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76-77页
致谢第77页

论文共7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林兆恩哲学思想研究--以三教合一论为中心
下一篇:“后革命”:话语与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