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1-20页 |
·小扁豆的起源与传播 | 第11-12页 |
·小扁豆的分类 | 第12-13页 |
·小扁豆种质资源研究概况 | 第13-15页 |
·小扁豆种质资源的收集和保存 | 第13页 |
·小扁豆资源抗性鉴定 | 第13-14页 |
·基于地理生态、形态类型及农艺性状的多样性研究 | 第14页 |
·基于 DNA 水平的多样性研究及遗传图谱建立 | 第14-15页 |
·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的方法与途径 | 第15-19页 |
·种质资源的概念 | 第15页 |
·遗传多样性的概念 | 第15-16页 |
·遗传多样性研究的方法 | 第16-19页 |
·研究意义及目的 | 第19-20页 |
第二章 小扁豆种质资源形态标记遗传多样性分析 | 第20-29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0-22页 |
·材料 | 第20页 |
·方法 | 第20-22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2-28页 |
·小扁豆种质资源形态性状多样性的比较 | 第22-24页 |
·小扁豆种质资源形态性状遗传多样性指数 I 评价 | 第24-25页 |
·Structure 遗传结构分组分析 | 第25-28页 |
·讨论 | 第28-29页 |
第三章 小扁豆种质资源 SSR 标记遗传多样性及群体结构分析 | 第29-43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9-32页 |
·材料 | 第29页 |
·DNA 提取与检测 | 第29-30页 |
·小扁豆 SSR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 第30-31页 |
·数据统计与分析 | 第31-32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2-41页 |
·SSR 多态性引物的筛选 | 第32-33页 |
·全部参试资源的 PCA 分析 | 第33-34页 |
·国内参试资源 PCA 分析 | 第34-35页 |
·遗传多样性分析 | 第35-37页 |
·参试群体 UPGMA 法聚类分析 | 第37-39页 |
·Structure 群体结构分析 | 第39-41页 |
·讨论 | 第41-43页 |
第四章 形态标记与 SSR 分子标记分析比较 | 第43-50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3页 |
·材料 | 第43页 |
·方法 | 第43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3-49页 |
·两种标记间的遗传多样性比较 | 第43-44页 |
·不同群体间两种标记的遗传多样性相关性比较 | 第44-48页 |
·依据两种标记所作的群体间亲缘关系的比较 | 第48-49页 |
·讨论 | 第49-50页 |
第五章 全文结论 | 第50-52页 |
·首次对中国保存的小扁豆种质资源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 | 第50页 |
·形态标记揭示出中国保存的小扁豆种质资源多样性丰富 | 第50页 |
·SSR 标记揭示出中国保存的小扁豆种质资源多样性丰富 | 第50-51页 |
·验证了验证了小扁豆起源中心,也是遗传多样性中心的论点 | 第51页 |
·中国小扁豆最初可能是从欧洲传入的 | 第51页 |
·SSR 标记与形态标记的比较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9页 |
附录 | 第59-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
作者简历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