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煤基燃料燃烧和氮氧化物生成特性的试验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符号表 | 第7-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31页 |
·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1-12页 |
·煤粉稳燃的国内外研究状况 | 第12-20页 |
·低NO_X煤粉燃烧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状况 | 第20-24页 |
·高温空气燃烧技术 | 第24-29页 |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 | 第29页 |
·本章小结 | 第29-31页 |
第二章 高温煤基燃料燃烧试验系统 | 第31-55页 |
·燃烧工艺 | 第31-33页 |
·工艺流程 | 第31-32页 |
·工艺特征 | 第32-33页 |
·高温煤基燃料参数的设计 | 第33-34页 |
·设计煤种 | 第33页 |
·参数设计 | 第33-34页 |
·试验部件 | 第34-37页 |
·循环流化床 | 第34页 |
·下行燃烧室 | 第34页 |
·烟气冷却系统 | 第34-35页 |
·飞灰搜集系统 | 第35-36页 |
·给煤系统 | 第36页 |
·点火启动系统 | 第36-37页 |
·信号采集系统 | 第37-42页 |
·流量的测量与修正 | 第37-38页 |
·温度的测量与修正 | 第38-40页 |
·压力和压差的测量 | 第40页 |
·给煤机转速的测量 | 第40页 |
·高温煤基燃料成分的分析 | 第40-41页 |
·烟气成分的分析 | 第41-42页 |
·试验台系统图 | 第42页 |
·试验数据的处理 | 第42-43页 |
·物料质量平衡 | 第43-45页 |
·能量平衡 | 第45-47页 |
·试验台的热态调试 | 第47-51页 |
·给煤性能测试 | 第47页 |
·循环流化床燃烧性能调试 | 第47-48页 |
·高温煤基燃料燃烧性能调试 | 第48-51页 |
·试验的操作规程 | 第51-54页 |
·物料准备 | 第51页 |
·启动前的检查 | 第51-53页 |
·试验台的启动 | 第53页 |
·工况的运行 | 第53页 |
·试验结束 | 第53-54页 |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三章 高温煤基燃料燃烧和NO_X形成过程分析 | 第55-78页 |
·试验条件 | 第55-56页 |
·高温煤基燃料的特性 | 第56-59页 |
·高温煤基燃料的燃烧特性 | 第59-64页 |
·高温煤基燃料的着火性能 | 第59页 |
·温度分布特征 | 第59-61页 |
·燃烧效率 | 第61-62页 |
·CO_2、CO及O_2的分布特征 | 第62-64页 |
·氮氧化物的形成过程 | 第64-73页 |
·HCN的转化过程 | 第65-66页 |
·NH_3的形成过程 | 第66-67页 |
·NO_2的转化过程 | 第67-69页 |
·N_2O的形成过程 | 第69-70页 |
·NO的形成过程 | 第70-72页 |
·TFN分布特征 | 第72-73页 |
·煤粉粒径对高温煤基燃料的影响 | 第73-77页 |
·试验条件 | 第73页 |
·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73-77页 |
·本章小结 | 第77-78页 |
第四章 试验系统的工艺分析计算 | 第78-97页 |
·高温煤基燃料燃烧系统分析计算 | 第78-79页 |
·煤粉高温富氧烟气燃烧工艺 | 第79-94页 |
·工艺流程 | 第79-80页 |
·高温富氧烟气燃烧试验系统关键参数 | 第80-82页 |
·设计方法 | 第82-84页 |
·煤粉高温富氧烟气燃烧系统主要参数影响 | 第84-93页 |
·温度分布特性 | 第93-94页 |
·煤粉燃烧室与循环流化床的理论匹配 | 第94-96页 |
·本章小结 | 第96-97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97-99页 |
·结论 | 第97页 |
·未来工作展望 | 第97-99页 |
参考文献 | 第99-10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105-107页 |
致谢 | 第10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