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教育论文--教育学论文

社会建构论对科学教育观的影响评析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7页
引言第7-13页
 (一) 问题的提出第7-8页
 (二) 研究的现状第8-11页
  1. 关于社会建构论的知识观第9-10页
  2. 关于社会建构论的学习观第10-11页
  3. 关于社会建构论的教学观第11页
 (三) 研究的设想第11-13页
一、社会建构论的思想演变及其基本特征第13-20页
 (一) 建构论概述第13-15页
  1. 建构论的形成与发展第13-14页
  2. 建构论的“家族体系”第14-15页
 (二) 社会建构论的发展历程第15-16页
 (三) 社会建构论的基本特征第16-20页
  1. 知识生产的建构性第16-17页
  2. 知识建构的社会性第17-18页
  3. 方法论上的对称性第18-19页
  4. 知识“共建”的辩证性第19-20页
二、社会建构论对科学教育观的积极影响第20-28页
 (一) 注意到知识生成与习得的建构性,重视对学习主体的人文关怀第20-22页
 (二) 在科学教育中强调班级“共同体”的价值第22-24页
 (三) 重视非理性因素在科学教育中的特殊意义第24-25页
 (四) 强化课堂生态,在对话与合作中提升科学教育的人文价值第25-26页
 (五) 注重情境认知在科学教育中的作用,使教学形式多样化第26-28页
三、社会建构论对科学教育观的消极影响第28-37页
 (一) 强调知识的建构性,导致在科学教育中拒斥客观知识的存在第28-30页
 (二) 强化“共同体”在科学知识生成中的作用,弱化个体在认识中的能动反映功能第30-31页
 (三) 由于对信念、意义及境域的强调,导致在科学认识中的相对主义第31-32页
 (四) 漠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淡化学校教育的独特性第32-33页
 (五) 忽视科学知识的抽象性和系统性,推崇教学向生活世界回归第33-37页
四、“扬弃”社会建构论,重构科学教育观第37-46页
 (一) 在知识观上,坚持能动反映论,维护科学知识的客观、确定性第37-40页
 (二) 在课程观上,立足本土,实现继承与创新的统一第40-42页
 (三) 在教学观上,着力于科学精神的培养,实现科学与人文的统一第42-43页
 (四) 在师生观上,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为基础,和谐共进,教学相长第43-46页
结语第46-47页
参考文献第47-52页
后记第52-53页
在学期间所发表的文章第53页

论文共5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中国现代漆画语言的纯粹性和多元性
下一篇:国际组织的特权和豁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