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1 引言 | 第11-23页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1-13页 |
·乙烯利简介 | 第13-16页 |
·乙烯利的生物活性 | 第14页 |
·乙烯利的使用情况 | 第14-15页 |
·乙烯利的毒性研究 | 第15-16页 |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6-20页 |
·农药残留常规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 第16-18页 |
·乙烯利残留分析的研究进展 | 第18-19页 |
·顶空气相色谱分析 | 第19-20页 |
·存在问题及研究内容和目标 | 第20-23页 |
2 果蔬中乙烯利残留的分析方法 | 第23-32页 |
·试验材料 | 第23页 |
·仪器与试剂 | 第23页 |
·仪器 | 第23页 |
·试剂 | 第23页 |
·试验方法 | 第23-24页 |
·样品前处理 | 第23-24页 |
·标准曲线的制备 | 第24页 |
·气相色谱检测参数 | 第24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24-30页 |
·色谱分析条件的确定 | 第24-25页 |
·静态顶空取样条件的研究 | 第25-29页 |
·线性关系与最低检测限 | 第29页 |
·方法回收率与精密度 | 第29-30页 |
·小结 | 第30-32页 |
3 催熟番茄中乙烯利残留量及营养品质的分析比较 | 第32-42页 |
·试验材料 | 第32-33页 |
·仪器与试剂 | 第33-34页 |
·仪器 | 第33页 |
·试剂 | 第33-34页 |
·试验设计 | 第34-35页 |
·试验材料处理方法 | 第34页 |
·测定项目及方法 | 第34-35页 |
·试验结果的统计分析方法 | 第35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5-37页 |
·不同催熟处理对番茄果实成熟的影响 | 第35-36页 |
·乙烯利在不同催熟处理的番茄果实中残留情况 | 第36-37页 |
·不同催熟处理对番茄果实营养成分的影响 | 第37页 |
·讨论 | 第37-41页 |
·不同催熟处理对番茄果实中乙烯利残留量的影响 | 第38页 |
·不同催熟处理对果实中番茄红素含量的影响 | 第38-39页 |
·不同催熟处理对果实中Vc含量的影响 | 第39页 |
·不同催熟处理对果实中总糖含量的影响 | 第39-40页 |
·不同催熟处理对果实中有机酸含量的影响 | 第40页 |
·不同催熟处理对果实中可溶性固形物(TSS)含量的影响 | 第40-41页 |
·小结 | 第41-42页 |
4 催熟香蕉中乙烯利残留量的分析 | 第42-46页 |
·试验材料 | 第43页 |
·仪器与试剂 | 第43页 |
·仪器 | 第43页 |
·试剂 | 第43页 |
·试验设计 | 第43-44页 |
·试验材料处理方法 | 第43页 |
·测定方法 | 第43页 |
·试验结果的统计分析方法 | 第43-44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4-45页 |
·不同乙烯利浓度催熟对香蕉果实成熟的影响 | 第44页 |
·乙烯利在不同浓度催熟下的香蕉果实中残留情况 | 第44-45页 |
·讨论与小结 | 第45-46页 |
5 市售水果蔬菜中乙烯利残留量的分析 | 第46-51页 |
·试验材料 | 第46-47页 |
·仪器与试剂 | 第47页 |
·仪器 | 第47页 |
·试剂 | 第47页 |
·试验方法 | 第47页 |
·判定依据 | 第47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7-49页 |
·不同种类蔬菜与水果中乙烯利的检出情况 | 第47页 |
·不同种类蔬菜与水果中乙烯利残留含量水平比较 | 第47-48页 |
·一年内番茄样品中乙烯利残留量的比较 | 第48-49页 |
·讨论与小结 | 第49-51页 |
6 结论 | 第51-55页 |
·水果蔬菜中乙烯利残留量测定的顶空-毛细管柱气相色谱法 | 第51-52页 |
·番茄催熟后乙烯利残留量及营养品质的分析比较 | 第52页 |
·香蕉催熟后乙烯利残留量的分析比较 | 第52-53页 |
·部分市售水果蔬菜中乙烯利残留量的分析 | 第53页 |
·防止水果蔬菜乙烯利等植物生长调节剂农药污染的措施与展望 | 第53-55页 |
7 参考文献 | 第55-62页 |
8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2-63页 |
9 作者简介 | 第63-64页 |
10 致谢 | 第64-65页 |
附件 | 第65-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