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前言 | 第7-8页 |
第一部分 课题研究的意义和理论综述 | 第8-14页 |
·课题研究的意义 | 第8-9页 |
·社会发展的需要 | 第8页 |
·教学实践发展的需要 | 第8-9页 |
·学习化学学科的需要 | 第9页 |
·有关迁移理论研究的历史发展综述 | 第9-12页 |
·国外相关理论研究 | 第9-11页 |
·国内相关理论研究综述 | 第11-12页 |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思路 | 第12-14页 |
第二部分 迁移能力培养的理论基点研究 | 第14-22页 |
·迁移能力的概念 | 第14-15页 |
·迁移能力的界定 | 第14页 |
·迁移能力的特征 | 第14-15页 |
·迁移的类型 | 第15页 |
·迁移能力的外显与形成标志 | 第15-17页 |
·迁移能力的外显 | 第15-16页 |
·迁移能力形成的标志 | 第16-17页 |
·初中化学教学中迁移能力培养目标 | 第17页 |
·影响学生迁移能力培养的因素分析 | 第17-18页 |
·个人因素 | 第17-18页 |
·客观因素 | 第18页 |
·迁移理论对教学实践指导性分析 | 第18-19页 |
·教学中学生迁移能力培养方案设计的原则 | 第19-22页 |
·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原则 | 第19-20页 |
·在“最近发展区”内突出应变的原则 | 第20页 |
·科学知识教育与科学方法教育相对独立原则 | 第20-21页 |
·贯穿始终的长期性原则 | 第21页 |
·开放性原则 | 第21-22页 |
第三部分 迁移能力培养实验设计 | 第22-25页 |
·研究假设与变量分析 | 第22页 |
·研究假设 | 第22页 |
·变量分析 | 第22页 |
·研究方案的设计 | 第22-25页 |
·研究方案设计 | 第22页 |
·研究方法 | 第22-23页 |
·实践研究步骤 | 第23-25页 |
第四部分 迁移能力培养实施策略 | 第25-40页 |
·初中化学教学现状分析 | 第25页 |
·培养迁移能力的整体性设计 | 第25-29页 |
·初中化学教科书的特点分析 | 第26页 |
·主题单元教学与整体设计的关系 | 第26-27页 |
·初中化学教学迁移能力培养的整体性设计思路 | 第27-29页 |
·培养迁移能力起点性设计 | 第29-31页 |
·积累丰富的感性知识 | 第29页 |
·从生活中学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启迪智慧 | 第29-31页 |
·培养迁移能力发挥稳定性设计 | 第31-33页 |
·逐步形成良好的科学态度 | 第32页 |
·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 | 第32页 |
·打好“双基” | 第32-33页 |
·培养迁移能力应用灵活性设计 | 第33-40页 |
·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准备状态,树立信心 | 第33-34页 |
·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 | 第34-37页 |
·加强知识同化训练,防止负迁移 | 第37-38页 |
·通过知识顺化训练,优化知识的系统化和网络化,提高迁移的广度 | 第38-40页 |
第五部分 实验数据分析与研究结论 | 第40-45页 |
·07年中考学生成绩统计与分析 | 第40页 |
·问卷调查与定性分析 | 第40-43页 |
·实验组化学学习心得分析 | 第43-44页 |
·结论 | 第44-45页 |
结束语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7页 |
附录 | 第47页 |
附录1 实验组对照组07年南京市中考成绩统计表 | 第47-49页 |
附录2 问卷调查 | 第49-50页 |
附录3 学生化学学习心得摘录 | 第50-52页 |
附录4 研究生就读期间的研究成果和发表论文 | 第52-53页 |
致谢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