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牵伸倍数聚丙烯腈原丝的结构表征及其力学性能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6-28页 |
·碳纤维及其发展现状 | 第16-18页 |
·碳纤维的基本性能 | 第16页 |
·碳纤维的分类 | 第16-17页 |
·碳纤维的发展及需求 | 第17-18页 |
·聚丙烯腈原丝及其研究现状 | 第18-23页 |
·聚丙烯腈原丝的结晶结构 | 第18-20页 |
·聚丙烯腈原丝的取向结构 | 第20-21页 |
·聚丙烯腈原丝的形态结构 | 第21-23页 |
·聚丙烯腈原丝的制备 | 第23-24页 |
·聚丙烯腈原丝制备中存在的问题 | 第24-25页 |
·聚丙烯腈原丝与聚丙烯腈基碳纤维的关系 | 第25-26页 |
·聚丙烯腈原丝的形貌与碳纤维结构性能的关系 | 第25页 |
·聚丙烯腈原丝的纤度与碳纤维结构性能的关系 | 第25-26页 |
·聚丙烯腈原丝的缺陷与碳纤维结构性能的关系 | 第26页 |
·提高聚丙烯腈原丝质量的途径 | 第26页 |
·论文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第26-28页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第28-39页 |
·PAN原丝制备条件 | 第28-29页 |
·实验方法 | 第29-39页 |
·密度测定 | 第29页 |
·形态结构观察 | 第29页 |
·声速法测定原丝取向度 | 第29-30页 |
·实验原理 | 第29-30页 |
·声速法实验 | 第30页 |
·双折射法测定原丝取向度 | 第30-31页 |
·实验原理 | 第31页 |
·双折射法实验 | 第31页 |
·X—射线极图测定原丝取向度 | 第31-35页 |
·实验原理 | 第31-34页 |
·X—射线极图实验 | 第34-35页 |
·X—射线粉末衍射测定原丝结晶度 | 第35-36页 |
·实验原理 | 第35-36页 |
·X—射线粉末衍射实验 | 第36页 |
·红外二向色性法测定原丝取向度 | 第36-38页 |
·实验原理 | 第36-37页 |
·红外二向色性实验 | 第37-38页 |
·单丝拉伸测定原丝力学性能 | 第38-39页 |
·实验原理 | 第38页 |
·单丝拉伸实验 | 第38-39页 |
第三章 拉伸过程原丝物理参数和形态结构的变化 | 第39-44页 |
·原丝物理参数测试 | 第39-40页 |
·原丝表面形态结构观察 | 第40-43页 |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四章 拉伸过程原丝结晶和取向结构的变化 | 第44-63页 |
·X-射线粉末衍射结果 | 第44-47页 |
·声速法测试结果 | 第47-49页 |
·双折射法测试结果 | 第49-51页 |
·X-射线极图测试结果 | 第51-59页 |
·极图 | 第51-54页 |
·极角扫描结果 | 第54页 |
·取向系数及取向分布函数ODF的计算 | 第54-56页 |
·取向系数及取向分布的理论分析 | 第56-59页 |
·红外二向色性测试结果 | 第59-62页 |
·PAN原丝红外谱图分析 | 第59-60页 |
·取向分析 | 第60-62页 |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第五章 拉伸过程原丝力学性能的变化 | 第63-66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0页 |
附录 Simpson法计算理论取向系数程序 | 第70-79页 |
1 第二组样品理论值计算程序 | 第70-71页 |
2 第二组样品理论值计算程序 | 第71-73页 |
3 第二组样品理论值计算程序 | 第73-74页 |
4 第二组样品理论值计算程序 | 第74-76页 |
5 第二组样品理论值计算程序 | 第76-79页 |
致谢 | 第79-80页 |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0-81页 |
作者和导师简介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