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序言 | 第9-12页 |
第1章 我国农村集体土地物权主体的基础性分析 | 第12-20页 |
·从农村集体土地物权主体制度的历史演变来看主体制度的基础性 | 第12-15页 |
·从法律主体的基础性看农村集体土地物权主体的基础性 | 第15-17页 |
·法律主体的基础性 | 第15-16页 |
·我国农村集体土地物权主体基础性的验证 | 第16-17页 |
·从研究对象的中国性看农村集体土地物权主体的基础性 | 第17-20页 |
第2章 我国农村集体土地问题与方案的双重困境:主体范式的提出 | 第20-28页 |
·我国农村集体土地物权主体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0-24页 |
·我国现行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的虚位性分析 | 第20-22页 |
·我国现行农村集体土地他物权主体制度的主要问题 | 第22-23页 |
·对农村集体土地物权主体制度缺陷的理论概括 | 第23-24页 |
·农村集体土地物权主体理论研究的困境 | 第24-28页 |
·农村集体土地物权主体研究综述 | 第24-26页 |
·一个可能的出路:主体范式研究的运用 | 第26-28页 |
第3章 农村集体土地物权主体研究的三个理论前提 | 第28-36页 |
·现代民事主体价值的实现方式 | 第28-30页 |
·中西方主体价值冲突 | 第28页 |
·化解冲突的思考之一──法人制度的启示 | 第28-29页 |
·化解冲突的思考之二──权利能力理论的适用 | 第29-30页 |
·农村集体土地物权主体实现价值的方式 | 第30页 |
·“集体所有”的基本内涵的私法转换 | 第30-32页 |
·农村土地“集体所有”的基本内涵 | 第30-32页 |
·集体所有制向集体所有权的私法转换 | 第32页 |
·农村集体土地的功能定位 | 第32-36页 |
·农村集体土地多重功能分析 | 第33-34页 |
·农村集体土地多重功能的法律意义 | 第34-36页 |
第4章 我国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的重建 | 第36-41页 |
·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的实体构造 | 第36页 |
·法人化主体类型的构建 | 第36-37页 |
·农民集体土地委员会的内部治理 | 第37-41页 |
·成员权 | 第38-39页 |
·章程 | 第39-40页 |
·农民集体土地委员会的责任能力 | 第40-41页 |
第5章 我国农村集体土地他物权主体制度的完善─以承包经营权主体为重点 | 第41-44页 |
·完善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主体制度的两个途径 | 第41-42页 |
·家庭承包经营权主体制度的完善 | 第42-43页 |
·土地使用权主体范围的完善 | 第43-44页 |
结论 | 第44-45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45-48页 |
致谢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