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3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16页 |
·研究的缘起 | 第13页 |
·研究对象的范围 | 第13-14页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4-15页 |
·研究的基本框架 | 第15-16页 |
第2章 城市公共空间的相关理论 | 第16-22页 |
·概念 | 第16-19页 |
·城市公共空间的概念 | 第16-17页 |
·场所的概念 | 第17页 |
·人文的概念 | 第17-19页 |
·城市公共空间对城市的社会意义 | 第19-20页 |
·城市公共空间是城市的魅力所在 | 第19页 |
·城市公共空间是市民生活的重要舞台 | 第19-20页 |
·城市公共空间对城市的行为意义 | 第20-22页 |
·城市公共空间与城市历史的关系 | 第20页 |
·城市公共空间与本土文化的关系 | 第20-22页 |
第3章 长沙市城市总体空间格局的变迁与发展 | 第22-34页 |
·历史上长沙城市总体规划格局发展的过程 | 第22-23页 |
·针对历史上影响古长沙城市空间形态的规划的评析 | 第23-26页 |
·长沙市城市公共空间总体格局的分析 | 第26-29页 |
·长沙市城市历史文化片区的现状分析 | 第29-34页 |
第4章 基于人文视角的长沙市城市公共空间问题分析研究 | 第34-46页 |
·长沙市城市的人文内涵 | 第34-36页 |
·长沙市城市公共空间问题分析 | 第36-41页 |
·旧城改造中城市记忆的丢失 | 第36-39页 |
·新城建设中城市文化的断层 | 第39-41页 |
·长沙市城市公共空间要素空间体系现状分析 | 第41-46页 |
第5章 长沙市城市公共空间与城市人文的整合对策 | 第46-67页 |
·人文框架内涵下的整合对策 | 第46-53页 |
·长沙市城市总体人文空间格局的构建 | 第46-47页 |
·城市历史的延续 | 第47-49页 |
·城市文化的传承 | 第49-50页 |
·城市公共艺术 | 第50-51页 |
·人性化的公共空间 | 第51-53页 |
·长沙市城市公共空间要素设计层面的整合对策 | 第53-67页 |
·城市街道空间 | 第53-57页 |
·城市广场 | 第57-60页 |
·城市公共绿地 | 第60-62页 |
·城市滨水空间 | 第62-64页 |
·其他城市公共空间 | 第64-67页 |
第6章 关于长沙市城市公共空间管理的对策框架 | 第67-71页 |
·城市设计的管理实施 | 第67-68页 |
·面向管理政策的城市设计 | 第67页 |
·健全城市设计的过程管理 | 第67-68页 |
·公众参与机制 | 第68-69页 |
·相关的法规政策 | 第69-71页 |
·明确的空间产权制度 | 第69-70页 |
·相应管理法规制度的建立 | 第70-71页 |
结语 | 第71-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6页 |
致谢 | 第76-77页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77-78页 |
附录B 长沙市重点广场景观规划一览表 | 第78-79页 |
附录C 湘江、浏阳河风光带规划一览表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