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

美国公民教育模式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引言第9-20页
 一、问题的提出第9-11页
 二、公民教育比较研究的现状及本论文的研究问题域第11-17页
  (一) 国内关于公民教育的比较研究综述第11-13页
  (二) 国外关于公民教育的比较研究综述第13-16页
  (三) 本论文研究的问题域第16-17页
 三、研究的价值第17-18页
 四、研究的基本思路及概念的界定第18-19页
 五、研究方法第19-20页
第一章 公民性传承模式:建国至内战时期的美国公民教育第20-46页
 一、公民教育的社会背景第20-26页
  (一) 自由主义共和政体的建立第20-22页
  (二) 社会的多样性第22-26页
 二、公民教育的基本理念第26-35页
  (一) 政治基础第26-28页
  (二) 思想基础第28-33页
  (三) 基本理念第33-35页
 三、公民教育的实施策略第35-42页
  (一) 公民教育的内容第35-39页
  (二) 公民教育的途径第39-42页
 四、公民教育小结第42-46页
第二章 社会科学模式:内战后到一战时期的美国公民教育第46-73页
 一、公民教育的社会背景第46-53页
  (一) 工业化的发展第46-47页
  (二) 城市的兴起与城市化的进程第47-48页
  (三) 新的移民浪潮第48-49页
  (四) 疆域扩张第49-50页
  (五) 自由放任的主流政治思想及其变迁第50-53页
 二、公民教育的基本理念第53-57页
  (一) 培养有社会功效的公民第53-54页
  (二) 移民“美国化”第54-56页
  (三) 扩张主义的爱国教育第56-57页
 三、公民教育的实施策略第57-67页
  (一) 公民教育实施的基础第57-59页
  (二) 公民教育的内容第59-61页
  (三) 公民教育的途径第61-67页
 四、公民教育小结第67-73页
第三章 反省思维模式:一战后至二战时期的美国公民教育第73-101页
 一、公民教育的社会背景第73-82页
  (一) 自由放任主义带来的问题第73-77页
  (二) 现代自由主义的逐步确立第77-82页
 二、公民教育的基本理念第82-88页
  (一) 培养具有合作精神的责任公民第82-84页
  (二) 杜威的公民教育思想第84-88页
 三、公民教育的实施策略第88-98页
  (一) 公民教育的内容第88-95页
  (二) 公民教育的途径第95-98页
 四、公民教育小结第98-101页
第四章 公民性传承与社会科学模式的复归:二战后至20 世纪70 年代的美国公民教育第101-130页
 一、公民教育的社会背景第101-107页
  (一) 冷战第101-102页
  (二) 现代自由主义的繁荣及其后逐步衰弱第102-104页
  (三) 社会的动荡第104-107页
 二、公民教育的基本理念第107-116页
  (一) 公民教育的国家主义倾向第107-110页
  (二) 二战后至20 世纪50 年代:公民教育被作为抵制共产主义的有力武器第110-112页
  (三) 20 世纪50 年代末至70 年代:公民教育相对被冷落第112-116页
 三、公民教育的实施策略第116-124页
  (一) 公民教育的内容第116-122页
  (二) 公民教育的途径第122-124页
 四、公民教育小结第124-130页
第五章 社会行动模式:20 世纪80 年代以来的美国公民教育第130-162页
 一、公民教育的社会背景第130-138页
  (一) 新保守主义的兴起第130-132页
  (二) 全球化浪潮第132-135页
  (三) 新科技革命的蓬勃发展与学习化社会的建设第135-138页
 二、公民教育的基本理念第138-149页
  (一) 物质主义的盛行带来的问题第138-143页
  (二) 公民教育的基本理念:责任、参与、全球意识第143-149页
 三、公民教育的实施策略第149-158页
  (一) 公民教育的内容第149-155页
  (二) 公民教育的途径第155-158页
 四、公民教育小结第158-162页
第六章 结语第162-167页
参考文献第167-178页
后记第178-180页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第180页

论文共18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共产党执政资源研究
下一篇:基于人文视角的长沙市城市公共空间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