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一、导论 | 第8-15页 |
(一) 问题的提出 | 第8-9页 |
(二) 理论回顾与现有研究 | 第9-12页 |
(三)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实践意义 | 第13页 |
2.理论意义 | 第13页 |
(四) 研究的可行性与创新性 | 第13-15页 |
二、研究方案 | 第15-25页 |
(一) 主要概念界定 | 第15-19页 |
1.关系资本 | 第15-17页 |
2.职工分流 | 第17-18页 |
3.人力资本 | 第18页 |
4.正式制度 | 第18-19页 |
(二) 研究的主要问题、分析框架与研究假设 | 第19-21页 |
(三) 研究方法与资料收集 | 第21-25页 |
1.研究方法 | 第21-22页 |
2.资料收集 | 第22-25页 |
三、关系资本与职工分流——一项个案分析 | 第25-32页 |
(一) 社会关系——职工分流的非制度化手段 | 第25-31页 |
1.普通职工的角度 | 第25-29页 |
2.领导干部的角度 | 第29-31页 |
(二) 关系成为资本 | 第31-32页 |
四、关系资本在职工分流中的功效 | 第32-37页 |
(一) 强关系假设 | 第32-34页 |
(二) 主要功效 | 第34-37页 |
1.促进信息的流动,获取有效信息 | 第34-35页 |
2.通过关系人的直接或间接作用,获得调动机会 | 第35页 |
3.利用社会信用巩固成果,并证明个体获取社会资本的能力 | 第35-36页 |
4.期待社会关系的信任,强化身份和认可 | 第36-37页 |
五、影响职工关系资本功效的因素 | 第37-41页 |
(一) 人力资本因素 | 第37-38页 |
(二) 制度因素 | 第38-41页 |
六、小结与讨论 | 第41-46页 |
(一) 关系的资本化不可能在短期消除 | 第41-44页 |
1.文化的解释 | 第41-42页 |
2.制度的解释 | 第42-44页 |
(二) 一种构想:以市场化和理性化原则构建社会转型中的关系与单位 | 第44-46页 |
1.改造与选择:人际关系的现代调适 | 第44-45页 |
2.破除与转移:对单位的思考 | 第45页 |
3.调节与制衡:对社会管理的思考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50页 |
附录一:普通工人访谈提纲 | 第50-51页 |
附录二:领导干部访谈提纲 | 第51-52页 |
致谢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