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信息处理(信息加工)论文--模式识别与装置论文

三维步态识别

中文摘要第1-5页
英文摘要第5-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27页
   ·概述第10-14页
     ·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的产生和发展第10页
     ·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的比较第10-11页
     ·步态识别的研究意义第11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3页
     ·论文的主要内容第13-14页
   ·前期工作第14-27页
     ·步态检测第14-17页
       ·常用方法第14-15页
       ·边缘帧差法第15-16页
       ·帧差-背景减除法第16-17页
     ·2D 步态识别第17-27页
       ·常用方法第17-18页
       ·链码第18-19页
       ·小波描述子第19-24页
       ·矩特征第24-27页
第二章 3D 步态模型第27-45页
   ·基于计算机图形学和机器人学的3D 步态模型第27-42页
     ·计算机图形学第27-31页
     ·机器人学第31-41页
     ·3D步态模型第41-42页
   ·基于3D 建模软件的3D 步态模型第42-45页
     ·POSER模型第42-43页
     ·3DMAX 和MAYA 模型第43-45页
第三章 3D 步态识别第45-81页
   ·视角无关的3D 步态识别第45-65页
     ·搜索第45-60页
       ·穷举搜索第51-52页
       ·分步搜索第52-53页
       ·多分辨率搜索第53-54页
       ·关键帧搜索第54-55页
       ·进化算法搜索第55-58页
       ·多视角搜索第58-59页
       ·方法比较第59-60页
     ·基于序列匹配法的步态识别第60-65页
   ·视角有关的3D 步态识别第65-79页
     ·非线性映射第65页
     ·GRNN第65-73页
       ·网络基本结构第68-69页
       ·GRNN 预测算法第69-72页
       ·用 GRNN 预测的优点第72-73页
     ·支持向量机(SVM)第73-76页
     ·支持向量回归(SVR)第76-79页
     ·基于 SVM 的步态识别第79页
   ·方法比较第79-81页
第四章 总结与展望第81-83页
   ·论文的总结第81-82页
   ·展望第82-83页
参考文献第83-87页
致谢第87-88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和参加的项目第88页

论文共8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明人诗钞》研究
下一篇:射频感应耦合等离子体源的动力学模拟及实验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