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人诗钞》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引言 | 第7-8页 |
一、《明人诗钞》的编者:朱琰生平考 | 第8-21页 |
(一) 生平小传 | 第8-11页 |
(二) 著作考述 | 第11-15页 |
(三) 交游综述 | 第15-21页 |
二、《明人诗钞》与作为编辑家的朱琰 | 第21-39页 |
(一) 时风与士风:《明人诗钞》的编纂动机 | 第21-26页 |
1、《明人诗钞》编纂的文化契机 | 第21-24页 |
2、《明人诗钞》编纂的内在动力 | 第24-26页 |
(二) “选”与“编”:《明人诗钞》的成书过程 | 第26-34页 |
1、《明人诗钞》的编选原则 | 第27-30页 |
2、《明人诗钞》的体例与规模 | 第30-32页 |
3、《明人诗钞》的传播概况 | 第32-34页 |
(三) 成就与局限:《明人诗钞》的文本评价 | 第34-39页 |
1、编辑特色与选本价值 | 第34-37页 |
2、《明人诗钞》的局限 | 第37-39页 |
三、《明人诗钞》与乾隆诗坛 | 第39-61页 |
(一) 清代前中期的明诗观简论 | 第39-42页 |
(二) 明诗史的另一种叙述 | 第42-52页 |
1、脉络梳理 | 第42-44页 |
2、流派分析 | 第44-47页 |
3、作家研究 | 第47-49页 |
4、多面展示 | 第49-52页 |
(三) 诗风正变之间——《明人诗钞》的时代意义 | 第52-61页 |
1、格调与性灵:朱琰的语境 | 第52-54页 |
2、庙堂与江湖:朱琰的声音 | 第54-57页 |
3、自成体系的《读明人诗三十首》 | 第57-61页 |
结论 | 第61-62页 |
附一 朱琰年表 | 第62-67页 |
附二 朱琰著述知见表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70-71页 |
后记 | 第71-73页 |
详细摘要 | 第73-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