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高血压的临床研究
提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引言 | 第8-10页 |
理论研究 | 第10-12页 |
一、古代相关论述 | 第10页 |
二、病因病机 | 第10-12页 |
临床研究 | 第12-28页 |
一、纳入标准 | 第12-13页 |
(一) 老年的定义 | 第12页 |
(二) 老年高血压的标准 | 第12页 |
(三) 高血压水平分级标准 | 第12页 |
(四) 排除继发性高血压 | 第12-13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一) 病例来源 | 第13页 |
(二) 资料记录 | 第13-14页 |
三、研究资料分析 | 第14-28页 |
(一) 一般资料 | 第14页 |
1. 性别 | 第14页 |
2. 高血压初发年龄 | 第14页 |
(二) 临床资料 | 第14-22页 |
1. 血压分级 | 第14-15页 |
2. 体重指数 | 第15-16页 |
3. 危险因素 | 第16页 |
4. 危险度分层 | 第16-18页 |
5. 诱发因素 | 第18-19页 |
6. 季节及昼夜血压变化规律 | 第19页 |
7. 并发病 | 第19-20页 |
8. 并发病与脉压 | 第20-21页 |
9. 药物治疗 | 第21-22页 |
(三) 中医辨证分型 | 第22-23页 |
1. 中医辨证分型诊断标准 | 第22页 |
2. 统计结果 | 第22-23页 |
(四) 中药疗效结果 | 第23-28页 |
1. 疗效判定标准 | 第23-24页 |
2. 统计方法 | 第24页 |
3. 研究结果 | 第24-28页 |
讨论 | 第28-45页 |
一、老年高血压的临床特点 | 第28-39页 |
(一) 老年女性多发 | 第28-29页 |
(二) 多起病于50-60 岁 | 第29-30页 |
(三) 以单纯收缩期高血压为主 | 第30页 |
(四) 脉压是心脑血管疾病发生和死亡独立危险因子 | 第30-31页 |
(五) 危险因素复杂 | 第31-34页 |
(六) 血压波动幅度大,诱发因素多 | 第34-35页 |
(七) 季节及昼夜血压变化规律明显 | 第35-36页 |
(八) 多合并其它疾病 | 第36-39页 |
二、老年高血压的治疗特点 | 第39-45页 |
(一) 中医辨证论治 | 第39-42页 |
1. 阴虚阳亢,血瘀热毒型 | 第39-40页 |
2. 脾肾亏虚,痰湿内盛型 | 第40-41页 |
3. 肾精亏虚,阴阳失调型 | 第41-42页 |
4. 脾肾两虚,气血不足型 | 第42页 |
(二) 西药治疗 | 第42-43页 |
(三) 特点总结 | 第43-45页 |
结语 | 第45-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1页 |
综述 | 第51-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详细摘要 | 第59-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