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 第1-14页 |
·生物多样性的研究 | 第11-12页 |
·古油松林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的研究 | 第12-13页 |
·科学问题的提出 | 第13-14页 |
2 材料和方法 | 第14-18页 |
·调查地区概况 | 第14页 |
·环境概况 | 第14页 |
·清西陵古油松的概况 | 第14页 |
·样地的设置及样地植被类型 | 第14-15页 |
·调查取样方法 | 第15-16页 |
·树干节肢动物 | 第15页 |
·地表节肢动物 | 第15页 |
·土壤节肢动物 | 第15-16页 |
·节肢动物结构功能团及类群的划分 | 第16页 |
·多度的划分 | 第16页 |
·数据分析方法 | 第16-18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18-43页 |
·清西陵古油松林节肢动物群落结构 | 第18-21页 |
·清西陵古油松林节肢动物群落物种组成 | 第18-19页 |
·清西陵古油松林节肢动物群落优势类群 | 第19-21页 |
·不同旅游干扰区节肢动物群落物种组成 | 第21-26页 |
·0级旅游干扰区(Ⅰ区)节肢动物群落 | 第23-24页 |
·1级旅游干扰区(Ⅱ区)节肢动物群落 | 第24页 |
·2级旅游干扰区(Ⅲ区)节肢动物群落 | 第24页 |
·小结与讨论 | 第24-26页 |
·不同旅游干扰区节肢动物群落的时间变化 | 第26-29页 |
·不同样地节肢动物群落类群数、个体数随时间的变化 | 第26-28页 |
·小结与讨论 | 第28-29页 |
·旅游对清西陵古油松林节肢动物群落主要功能类群的影响 | 第29-33页 |
·节肢动物害虫与天敌类群群落结构 | 第29-32页 |
·小结与讨论 | 第32-33页 |
·旅游对清西陵古油松林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 | 第33-41页 |
·Shannon-Wiener信息多样性指数(H’) | 第34-35页 |
·Pielou均匀度指数(J) | 第35-36页 |
·simpson优势集中性指数(C) | 第36-37页 |
·Margalef丰富度指数(E) | 第37-39页 |
·节肢动物群落各指数的主成分分析 | 第39-40页 |
·小结与讨论 | 第40-41页 |
·清西陵古油松林节肢动物群落的相似性、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 | 第41-43页 |
4 结论与讨论 | 第43-45页 |
·结论 | 第43-44页 |
·讨论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9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49-50页 |
作者简历 | 第50-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
附录 | 第52-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