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一、绪论 | 第11-17页 |
1 选题缘由 | 第11页 |
2 研究综述 | 第11-14页 |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民间手工艺研究 | 第11-13页 |
·米塑研究 | 第13-14页 |
3 基本思路、选题意义及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本文的研究思路及基本框架 | 第14页 |
·选题意义 | 第14-15页 |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4 米塑的民俗地图 | 第15-17页 |
二、米塑的民俗时空 | 第17-33页 |
1 米塑手工艺的起源 | 第18-19页 |
2 米塑的民俗场域 | 第19-27页 |
·人生仪礼情境下的米塑 | 第20-22页 |
·信仰空间下的米塑 | 第22-23页 |
·村落人情往来的米塑 | 第23-25页 |
·新屋落成庆典的米塑 | 第25-27页 |
3 米塑的民俗功能 | 第27-28页 |
·米塑的实用性功能 | 第27页 |
·米塑的审美功能 | 第27页 |
·米塑的民俗文化传播功能 | 第27-28页 |
4 米塑的制作技艺和标志性米塑技艺传承人 | 第28-33页 |
·米塑的制作技艺 | 第28-29页 |
·温州米塑技艺传承人 | 第29-33页 |
三、城镇化背景下米塑之“民”和“民间”的变迁 | 第33-48页 |
1 “民”和“民间” | 第33页 |
2 温州标志性地域米塑手工艺的田野调查 | 第33-44页 |
·田野调查1:鹿城区莲池街道米塑艺人王锦荣 | 第34-38页 |
·田野调查2:苍南县灵溪镇米塑艺人洪孝别 | 第38-39页 |
·田野调查3:乐清市蒲岐镇米塑艺人蔡岩仁 | 第39-41页 |
·田野调查4:苍南县龙港镇米塑艺人杨继昆 | 第41-44页 |
3 从田野看米塑之“民”变迁 | 第44-45页 |
·米塑传承人 | 第44-45页 |
·民俗文化享有者——民众 | 第45页 |
4 从田野看米塑之“民间”变迁 | 第45-48页 |
·作为空间概念的“民间” | 第46页 |
·作为艺术属性的“民间” | 第46-48页 |
四、“民到精英”、“民间到精英”:城镇化背景下的米塑传承 | 第48-57页 |
1 民到精英:由民俗主体现状看未来传承人发展模式 | 第48-50页 |
·民间手工艺传承人现状 | 第48-49页 |
·精英式传承:传统与创新意识兼备 | 第49页 |
·自觉性传承:精英团队培养的旨趣 | 第49-50页 |
2 民间到精英:从米塑之“民间”属性变迁看民间手工艺蜕变 | 第50-54页 |
·民间手工艺雅化的历史必然性 | 第50-51页 |
·民间手工艺雅化的传承合理性 | 第51-54页 |
3 “民到精英”“民间到精英”的可行性路径 | 第54-57页 |
·传承人的认定与保护 | 第54-55页 |
·民俗文化场的建构 | 第55-57页 |
五、结语 | 第57-58页 |
注释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