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绪论 | 第10-16页 |
1 选题意义与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胡公庙会概述 | 第10-11页 |
·选题意义 | 第11页 |
·胡公信仰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2 材料来源与基本思路 | 第12-14页 |
·材料来源 | 第12-13页 |
·基本思路 | 第13-14页 |
3 永康市方岩镇独松村概况 | 第14-16页 |
一、方岩庙会的灵魂:胡公大帝信仰 | 第16-23页 |
1 胡公大帝信仰:永康当地民众一定程度上的精神寄托 | 第16-19页 |
·传统时期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 第16-17页 |
·胡公大帝信仰在独松村的产生与发展 | 第17-19页 |
2 现代社会的转变:信仰的被边缘化与在现实日常生活中的回归 | 第19-23页 |
·胡公大帝信仰被边缘化的过程 | 第19-21页 |
·胡公大帝信仰在民众现实日常生活中的回归 | 第21-23页 |
二、从传统到现代:方岩庙会的仪式变迁 | 第23-35页 |
1 作为现实日常生活的存在:传统时期的方岩庙会 | 第23-26页 |
·方岩庙会的准备阶段:庙会的组织与管理 | 第23-25页 |
·庙会过程 | 第25-26页 |
2 从“迷信”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现代化冲击下的方岩庙会 | 第26-35页 |
·新文化运动至“文化大革命”时期方岩庙会的仪式变迁 | 第27-28页 |
·改革开放以来方岩庙会的复苏及永康市各级政府对庙会过程的参与 | 第28-31页 |
·改革开放以来独松村方岩庙会的状况 | 第31-35页 |
三、本真性与文雅化:方岩庙会中的文艺表演 | 第35-40页 |
1 本真性:民间文艺表演的真髓所在 | 第35-37页 |
2 文雅化:改革开放以来政府、知识分子等外力的参与作用 | 第37-40页 |
结语 | 第40-42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42-45页 |
注释 | 第45-48页 |
附表 | 第48-49页 |
附图 | 第49-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