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能源与动力工程论文--内燃机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理论论文

均质压燃(HCCI)发动机着火与燃烧过程的理论与数值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4页
1 引言第14-21页
   ·研究背景第14页
   ·HCCI燃烧第14-15页
   ·HCCI发动机的研究历史第15-16页
   ·HCCI发动机的优点第16-17页
   ·HCCI发动机面临的挑战第17-18页
   ·HCCI模型研究的重要性第18页
   ·本文主要的研究内容和结构第18-21页
2 HCCI发动机数学模拟研究进展第21-43页
   ·HCCI发动机的计算模型第21-35页
     ·单区模型第21-24页
     ·多区模型第24-28页
     ·随机反应器模型第28-29页
     ·多维模型第29-34页
     ·控制模型第34-35页
   ·化学反应动力学模型第35-43页
     ·碳氢燃料的氧化过程第35-36页
     ·化学动力学机理第36-43页
3 单区模型模拟第43-55页
   ·计算模型第43-45页
     ·控制方程第43-45页
     ·热传递模型第45页
   ·化学动力学模型第45-48页
   ·结果和讨论第48-54页
     ·进气温度的影响第48-49页
     ·进气压力的影响第49-50页
     ·压缩比的影响第50页
     ·过量空气系数的影响第50-52页
     ·转速的影响第52页
     ·燃烧过程中各化学组分的变化第52-54页
   ·本章小结第54-55页
4 多区模型模拟第55-93页
   ·多区模型的建立和比较第55-72页
     ·计算模型第55-59页
     ·结果和讨论第59-72页
   ·多区模型对HCCI发动机燃烧与排放的计算第72-80页
     ·计算模型第72-73页
     ·结果和讨论第73-80页
   ·HCCI发动机的运行范围的预测第80-90页
     ·计算模型第82-83页
     ·结果和讨论第83-90页
   ·本章小结第90-93页
5 多维模型模拟第93-117页
   ·多维模型的建立和比较第93-106页
     ·计算模型第93-96页
     ·结果和讨论第96-106页
   ·运行工况向高负荷扩展方法的探讨第106-116页
     ·计算模型第107页
     ·结果和讨论第107-116页
   ·本章小结第116-117页
6 适用于HCCI发动机的异辛烷氧化的化学动力学模型第117-135页
   ·现有模型的比较分析第117-125页
     ·异辛烷反应机理第117-119页
     ·异辛烷氧化的主要实验研究第119-120页
     ·各种反应机理在HCCI发动机相关实验中的性能比较第120-125页
   ·一个新的骨架机理第125-133页
     ·机理的构造方法第125-127页
     ·机理的验证第127-133页
   ·本章小结第133-135页
7 HCCI发动机着火时刻的近似解析解第135-148页
   ·理论模型第135-143页
     ·模型的建立第135-138页
     ·体积变化的表达式第138页
     ·无量纲化求解第138-143页
   ·计算结果第143-147页
     ·单步机理的构造第143-145页
     ·缸内体积的变化第145-146页
     ·解析解的计算结果第146-147页
   ·本章小结第147-148页
8 多维模型反应动力学计算的加速方法——ISAT的研究第148-177页
   ·HCCI发动机中反应动力学计算加速方法第148-157页
     ·化学反应机理的简化法第150-152页
     ·存储/提取法第152-157页
   ·ISAT在HCCI发动机多维详细反应动力学计算中的应用第157-169页
     ·计算模型第157-164页
     ·结果和讨论第164-169页
   ·ISAT改进方法的研究第169-174页
     ·切割平面的确定第169-170页
     ·搜索算法的改进第170-172页
     ·存储库的改进第172-173页
     ·增长对误差的影响第173-174页
   ·本章小结第174-177页
结论第177-183页
参考文献第183-196页
附录A 多区模型中Easley质量交换模型的推导第196-201页
附录B 异辛烷的骨架机理第201-204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第204-206页
致谢第206-207页
大连理工大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第207页

论文共20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辩诉交易制度理论探讨及在我国刑事诉讼中的构建
下一篇:我国人民陪审制度的理性思考和重新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