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符号说明 | 第10-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1页 |
·脉冲爆震发动机性能分析方法 | 第12-14页 |
·零维模型 | 第12-13页 |
·一维模型 | 第13-14页 |
·二维或多维模型 | 第14页 |
·脉冲爆震发动机性能调节方法研究 | 第14-19页 |
·爆震燃烧前初始条件的影响 | 第14-15页 |
·爆震混合物充填系数的影响 | 第15-17页 |
·填充/点火策略的影响 | 第17-18页 |
·可爆极限 | 第18-19页 |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与意义 | 第19-21页 |
·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研究意义 | 第20-21页 |
第二章 理想脉冲爆震发动机性能分析 | 第21-50页 |
·引言 | 第21页 |
·理想爆震循环分析 | 第21-27页 |
·爆震循环分析模型 | 第21-22页 |
·理想爆震循环分析 | 第22-27页 |
·理想脉冲爆震发动机热力循环性能分析 | 第27-33页 |
·理想PDE结构模型和工作过程分析 | 第27-28页 |
·理想循环分析及循环效率 | 第28-29页 |
·理想PDE的性能和效率 | 第29-33页 |
·理想PDE的性能分析结果 | 第33-41页 |
·等燃油流量 | 第33-37页 |
·混合增压时理想PDE性能分析 | 第33-36页 |
·速度冲压时理想PDE性能分析 | 第36-37页 |
·等油气比f | 第37-41页 |
·混合增压时理想PDE性能分析 | 第37-40页 |
·速度冲压时理想PDE性能分析 | 第40-41页 |
·部分充填对理想PDE性能的影响 | 第41-49页 |
·部分充填爆震循环模型 | 第41-42页 |
·部分充填爆震热力循环分析 | 第42-46页 |
·理想循环分析 | 第42-43页 |
·理想循环有效功L_(ei,PfDet) | 第43-44页 |
·总循环热效率η_(ei,PfDet) | 第44页 |
·分析结果 | 第44-46页 |
·部分充填对脉冲爆震发动机性能的影响 | 第46-49页 |
·情况Ⅰ | 第47页 |
·情况Ⅱ | 第47-49页 |
·本章结论 | 第49-50页 |
第三章 火箭式脉冲爆震发动机性能模型 | 第50-70页 |
·引言 | 第50页 |
·直管脉冲爆震发动机性能模型研究 | 第50-59页 |
·引言 | 第50-51页 |
·完全充填直管PDE性能模型 | 第51-57页 |
·单循环冲量计算模型 | 第51-53页 |
·完全充填直管PDE性能参数 | 第53页 |
·性能分析 | 第53-56页 |
·考虑阻力和两相效应的单循环冲量计算模型 | 第56-57页 |
·部分充填直管PDE性能模型 | 第57-59页 |
·直管爆震室部分充填性能模型 | 第57页 |
·性能分析 | 第57-59页 |
·带喷管脉冲爆震发动机性能模型研究 | 第59-64页 |
·引言 | 第59页 |
·状态均一化排气模型 | 第59-64页 |
·分析过程和假设 | 第59-60页 |
·AB段气体状态均一化 | 第60-61页 |
·隔离空气段状态均一化(BC段) | 第61页 |
·爆震室气动状态均一化(AC段) | 第61-62页 |
·排气模型及性能计算方法 | 第62页 |
·分析比较及模型改进 | 第62-64页 |
·脉冲爆震发动机的可爆极限 | 第64-68页 |
·可爆极限问题 | 第64-65页 |
·H_2-Air系统的可爆极限 | 第65-67页 |
·最小点火能量极限 | 第65-66页 |
·可爆极限 | 第66-67页 |
·Hydrocarbon-Air系统的可爆极限 | 第67-68页 |
·最小点火能量极限 | 第67-68页 |
·可爆极限 | 第68页 |
·本章结论 | 第68-70页 |
第四章 吸气式脉冲爆震发动机性能模型及调节规律研究 | 第70-83页 |
·引言 | 第70页 |
·吸气式脉冲爆震发动机性能模型 | 第70-75页 |
·假设 | 第70-71页 |
·性能计算方法 | 第71-72页 |
·模型分析 | 第71页 |
·计算模型组成 | 第71-72页 |
·APDE飞行特性分析 | 第72-75页 |
·亚音速飞行性能 | 第72-73页 |
·超音速飞行性能 | 第73-75页 |
·APDE调节特性分析 | 第75-79页 |
·引言 | 第75页 |
·变频特性 | 第75-78页 |
·节流特性 | 第78-79页 |
·吸气式脉冲爆震发动机的调节规律 | 第79-81页 |
·被控参数的选择 | 第79-80页 |
·最大状态控制规律 | 第80-81页 |
·巡航状态控制规律 | 第81页 |
·本章结论 | 第81-83页 |
第五章 脉冲爆震发动机工作过程仿真及性能分析 | 第83-117页 |
·引言 | 第83页 |
·一维模型 | 第83-85页 |
·控制方程 | 第83-84页 |
·控制方程组的离散和求解 | 第84-85页 |
·火箭式脉冲爆震发动机工作过程仿真 | 第85-100页 |
·单次爆震工作过程仿真 | 第85-92页 |
·模型描述 | 第85-86页 |
·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 | 第86页 |
·单次爆震排气过程仿真 | 第86-89页 |
·单次爆震排气性能 | 第89-91页 |
·网格步长的影响 | 第91-92页 |
·火箭式多循环工作过程描述及性能仿真 | 第92-100页 |
·工作过程描述 | 第92-93页 |
·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 | 第93页 |
·PDRE工作过程仿真 | 第93-97页 |
·多循环PDRE性能 | 第97-100页 |
·吸气式脉冲爆震发动机工作过程仿真及性能分析 | 第100-116页 |
·吸气式脉冲爆震发动机进气形式分析 | 第100-105页 |
·APDE进气结构形式 | 第100-102页 |
·无泄气旁路进气性能分析 | 第102-103页 |
·有泄气旁路进气性能分析 | 第103-105页 |
·带旁路分开排气吸气式脉冲爆震发动机工作过程仿真 | 第105-110页 |
·模型及工作过程描述 | 第105页 |
·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 | 第105-106页 |
·带旁路分开排气APDE工作过程仿真 | 第106-108页 |
·带旁路分开排气APDE性能 | 第108-110页 |
·带旁路混合排气吸气式脉冲爆震发动机工作过程仿真 | 第110-116页 |
·引言 | 第110页 |
·模型及工作过程描述 | 第110-111页 |
·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 | 第111页 |
·带旁路混合排气APDE工作过程仿真 | 第111-114页 |
·带旁路混合排气APDE性能 | 第114-116页 |
·本章结论 | 第116-117页 |
第六章 脉冲爆震发动机模型试验研究 | 第117-130页 |
·引言 | 第117页 |
·脉冲爆震发动机试验系统描述及其测控系统设计 | 第117-120页 |
·系统描述 | 第117-118页 |
·测控系统硬件设计 | 第118-119页 |
·测控系统软件设计 | 第119-120页 |
·火箭式脉冲爆震发动机模型试验研究 | 第120-125页 |
·试验设备 | 第120页 |
·冷态试验 | 第120-121页 |
·当量比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 | 第121-123页 |
·充填系数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 | 第123-125页 |
·工作频率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 | 第125页 |
·吸气式脉冲爆震发动机模型试验研究 | 第125-129页 |
·试验设备 | 第125-126页 |
·冷态试验 | 第126-127页 |
·热态试验 | 第127-129页 |
·本章结论 | 第129-130页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30-134页 |
·本文的研究结论 | 第130-131页 |
·本文的创新点 | 第131-132页 |
·今后研究的发展方向 | 第132-134页 |
致谢 | 第134-136页 |
参考文献 | 第136-1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