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导论 | 第1-19页 |
一、选题背景 | 第10-11页 |
(一) 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 | 第10页 |
(二) 企业组织安全性问题的提出 | 第10-11页 |
二、选题意义 | 第11-12页 |
三、国内外对企业安全性研究之概述 | 第12-16页 |
(一) 国内外之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二) 对国内外研究之评述 | 第15-16页 |
四、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16-19页 |
(一)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17页 |
(三) 本文研究之创新 | 第17-19页 |
第二章 企业组织安全性危机之分析 | 第19-27页 |
一、企业组织安全性危机的基本概念 | 第19-22页 |
(一) 企业组织安全性危机的定义 | 第19页 |
(二) 企业组织安全性危机的成因分析 | 第19-21页 |
(三) 企业组织安全性危机的特性分析 | 第21-22页 |
二、基于企业安全性危机之组织逆境管理 | 第22-24页 |
(一) 企业组织逆境管理之概念 | 第22-24页 |
(二) 企业组织逆境管理之局限性 | 第24页 |
三、基于企业组织安全性危机之预警系统 | 第24-27页 |
(一) 预警之起源 | 第25页 |
(二) 预警之基本理论假设 | 第25-26页 |
(三) 企业组织安全性危机预警之导入 | 第26-27页 |
第三章 企业组织安全性危机预警系统之构建 | 第27-38页 |
一、企业组织安全性预警之基础理论 | 第27-30页 |
(一) 企业组织安全性预警之原理 | 第27-29页 |
(二) 企业组织安全性危机预警之功能 | 第29-30页 |
二、企业组织安全性危机预警之过程 | 第30-35页 |
(一) 企业组织安全性危机预警之运转模式 | 第30-31页 |
(二) 企业预警管理的内容 | 第31-35页 |
三、企业组织安全性危机预警系统与企业组织职能的整合 | 第35-38页 |
(一) 企业组织安全性危机预警系统报警系统的建立 | 第35-36页 |
(二) 企业组织安全性危机预警系统的职能整合 | 第36-38页 |
第四章 企业组织安全性危机预警监测指标体系及系统评价之研究 | 第38-54页 |
一、企业组织安全性预警监测指标体系之研究 | 第38-45页 |
(一) 预警指标的概念 | 第38页 |
(二) 企业组织安全性危机动态预警监测指标选取的原则 | 第38-39页 |
(三) 系统构建企业组织安全性预警监测指标体系 | 第39-45页 |
二、企业组织安全性预警监测指标之系统评价研究 | 第45-54页 |
(一) 评价方法的选择 | 第45-49页 |
(二)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之企业组织安全性预警监测指标评价过程 | 第49-54页 |
第五章 企业组织安全性危机预警系统之输出模式研究 | 第54-60页 |
一、企业组织安全性危机预警系统之警界与警度的确定 | 第54-56页 |
(一) 企业组织安全性危机预警系统之警界的确定 | 第54-55页 |
(二) 企业组织安全性危机预警系统之警度的确定 | 第55-56页 |
(三) 企业组织安全性危机预警系统之监测值域图 | 第56页 |
二、企业组织安全性危机预警监测系统之监测图谱 | 第56-58页 |
(一) 企业组织安全性危机预警监测系统之监测图谱的绘制 | 第56-57页 |
(二) 企业组织安全性危机预警监测系统之监测图谱分析 | 第57-58页 |
三、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结果的企业组织安全性危机预警报表的输出 | 第58页 |
四、对企业组织安全性危机预警系统指标和参数的修正 | 第58-60页 |
第六章 实例:组织安全性危机预警系统之模拟 | 第60-68页 |
一、模拟背景 | 第60页 |
二、模拟预警过程 | 第60-66页 |
(一) 模拟预警流程设计 | 第60-61页 |
(二) 预警监测指标数据处理 | 第61-66页 |
(三) 组织安全性运行状态最终综合评价值的计算 | 第66页 |
三、评价结果分析 | 第66-68页 |
(一) 组织安全性状态分析 | 第66-67页 |
(二) 预控对策分析 | 第67页 |
(三) 数据图谱的绘制并作简单预测 | 第67-68页 |
结论 | 第68-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
个人简历及在校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