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重构与转制社区建设--以B市S社区为例
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8页 |
第一章 导言 | 第8-21页 |
第一节 研究缘起及意义 | 第8-10页 |
第二节 理论视角及相关研究 | 第10-17页 |
一、社区定义及其相关研究 | 第10-11页 |
二、关于转制社区的研究 | 第11-12页 |
三、关于社区文化建设研究 | 第12-14页 |
四、城市社会空间理论及其研究 | 第14-17页 |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研究框架 | 第17-19页 |
一、概念界定 | 第17页 |
二、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三、研究框架 | 第18-19页 |
第四节 研究方法 | 第19-21页 |
第二章 从城郊村到城中村 | 第21-28页 |
第一节 S村历史渊源 | 第22-24页 |
第二节 建国后到八十年代的村庄 | 第24-26页 |
第三节 九十年代至现在的S村 | 第26-28页 |
第三章 社区转制与改造 | 第28-35页 |
第一节 城中村转制 | 第28-33页 |
一、“农”转“居” | 第29-30页 |
二、社区组织变迁 | 第30-33页 |
第二节 实体空间改造 | 第33-35页 |
一、S村拆迁改造 | 第33-34页 |
二、居住空间的改变——私人空间和公共空间 | 第34-35页 |
第四章 转制社区的文化重构 | 第35-48页 |
第一节 生计方式的改变 | 第35-39页 |
一、从“种地”到“种房” | 第35-36页 |
二、生活保障 | 第36-39页 |
第二节 观念心态 | 第39-43页 |
一、居住空间的看法 | 第39-40页 |
二、身份认同 | 第40-41页 |
三、对流动人口的看法 | 第41-43页 |
第三节 生活场域 | 第43-45页 |
一、居住空间 | 第43-44页 |
二、娱乐空间与交往空间 | 第44-45页 |
第四节 邻里交往 | 第45-47页 |
一、不同空间下的交往方式 | 第45-46页 |
二、改造后的新社区邻里关系 | 第46-47页 |
第五节 休闲娱乐 | 第47-48页 |
第五章 社区文化重构与转制社区建设 | 第48-57页 |
第一节 社区多元文化 | 第48-53页 |
一、文化建筑 | 第48-50页 |
二、多元文化社区的形成与变迁 | 第50-53页 |
第二节 社区文化活动 | 第53-55页 |
一、社区组织的活动 | 第53-54页 |
二、社区活动的作用 | 第54-55页 |
第三节 社区空间功能的行为选择 | 第55-57页 |
第六章 总结与讨论 | 第57-60页 |
第一节 转制社区的走向 | 第57-58页 |
第二节 转制社区文化建设 | 第58-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3页 |
附录一:访谈资料整理 | 第63-95页 |
附录二:参考资料 | 第95-101页 |
附录三:问卷调查情况汇总 | 第101-103页 |
后记 | 第103-10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