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散管理孤子系统性能的研究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页 |
·引言 | 第8页 |
·光孤子通信研究的现状 | 第8-10页 |
·本论文完成的主要工作 | 第10-12页 |
第二章 光纤的色散 | 第12-16页 |
·色散的概念及分类 | 第12-13页 |
·色散的概念 | 第12页 |
·色散的分类 | 第12-13页 |
·各种色散的比较 | 第13页 |
·色散的表示 | 第13-14页 |
·色散对信号传输的影响 | 第14-16页 |
第三章 现有的光纤色散补偿方法 | 第16-21页 |
·色散补偿光纤 | 第16-17页 |
·光纤光栅 | 第17-18页 |
·啁啾光纤光栅 | 第17页 |
·均匀光纤光栅 | 第17-18页 |
·相位共轭 | 第18-19页 |
·全通均衡器 | 第19-20页 |
·预啁啾 | 第20-21页 |
第四章 光纤孤子通信 | 第21-36页 |
·光纤孤子的基本概念 | 第21-30页 |
·光孤子的数学模型 | 第21-23页 |
·光孤子形成的基本原理 | 第23-29页 |
·非线性薛定谔方程的孤子解析解 | 第29-30页 |
·影响孤子系统的若干因素 | 第30-36页 |
·孤子互作用 | 第30-32页 |
·光放大器的影响 | 第32-33页 |
·WDM 系统中孤子的相互作用 | 第33-36页 |
第五章 色散管理孤子 | 第36-50页 |
·色散减渐光纤(DDFs) | 第36-37页 |
·色散管理孤子 | 第37-43页 |
·色散管理孤子概念 | 第37-40页 |
·预啁啾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 第40-41页 |
·时间抖动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 第41-42页 |
·色散管理孤子的互作用 | 第42-43页 |
·色散管理孤子的优势和特点 | 第43-44页 |
·DM 孤子与经典孤子系统性能比较 | 第44-45页 |
·密集色散管理孤子(DDMS) | 第45-50页 |
·DDM 孤子的色散图 | 第46页 |
·DDM 孤子的特点 | 第46-47页 |
·DM 孤子和DDM 孤子性能比较 | 第47-50页 |
第六章 色散递减密集色散管理 | 第50-57页 |
·色散图 | 第50-52页 |
·4DM 孤子的特性 | 第52页 |
·模拟结果 | 第52-57页 |
·脉冲宽度演变 | 第52-53页 |
·与密集色散管理系统的性能比较 | 第53-55页 |
·色散管理周期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 第55-57页 |
结束语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1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61-62页 |
发表论文 | 第61页 |
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61-62页 |
附录1 | 第62-70页 |
程序1:GVD 效应下的脉宽演变 | 第62-63页 |
程序2:SPM 效应产生的啁啾和相位 | 第63页 |
程序3:孤子对的演变(相对相位为零) | 第63-65页 |
程序4:色散管理孤子对的演变 | 第65-67页 |
程序5:4DM 的演变 | 第67-70页 |
附录2 模拟仿真工具以及系统框图简介 | 第70-72页 |
OptiSystem 简介 | 第70页 |
系统仿真框图 | 第70-72页 |
1. 单路系统仿真框图 | 第70-71页 |
2.W DM 系统仿真框图 | 第71-72页 |
致谢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