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及设备论文--自动化系统论文--数据处理、数据处理系统论文

基于LabWindows/CVI的涡流检测虚拟仪器系统的研究

1 绪论第1-18页
 1.1 电涡流检测技术的发展概况第10-13页
 1.2 虚拟仪器的发展及特点第13-14页
 1.3 涡流检测技术的发展方向第14-15页
 1.4 课题来源、背景及意义第15-16页
  1.4.1 课题来源及背景第15页
  1.4.2 课题意义第15-16页
 1.5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第16-18页
2 电涡流检测工作原理分析第18-33页
 2.1 涡流检测基本理论分析第18-19页
 2.2 涡流检测等效电路分析第19-21页
 2.3 涡流检测系统频率响应的分析第21-23页
 2.4 涡流检测频谱分析第23-27页
  2.4.1 涡流检测系统方波输出响应信号的特点分析第24-25页
  2.4.2 涡流检测系统方波响应输出信号的频谱分析第25-27页
 2.5 涡流检测原理几种分析方法的关系第27-29页
  2.5.1 等效电路分析与频率响应分析的关系第27-28页
  2.5.2 涡流检测频谱分析与频率响应分析的关系第28-29页
 2.6 频谱分析及涡流检测技术在本课题中可行性研究第29-33页
  2.6.1 涡流检测技术在本课题中可行性研究第29-30页
  2.6.2 频谱分析在实际硬度参数测量中可行性研究第30-33页
3 LabWindows/CVI环境下涡流检测虚拟仪器系统的开发第33-50页
 3.1 虚拟仪器技术第33-36页
  3.1.1 虚拟仪器组成第34-35页
  3.1.2 虚拟仪器开发环境第35页
  3.1.3 LabWindows/CVI简介第35-36页
  3.1.4 虚拟仪器与传统仪器比较第36页
 3.2 涡流检测硬件电路第36-39页
  3.2.1 方波激励源电路第36-37页
  3.2.2 涡流传感头的安装第37页
  3.2.3 激励源工作频率的选择第37-38页
  3.2.4 电压放大电路第38-39页
 3.3 PCI8335数据采集卡及其函数第39-41页
  3.3.1 板卡简介第39页
  3.3.2 控制板卡函数简介第39-41页
 3.4 PCI8335数据采集函数在LabWindows/CVI下的调用第41-43页
  3.4.1 静态库中函数的调用第41-42页
  3.4.2 动态库中函数的调用第42-43页
 3.5 涡流检测虚拟仪器第43-50页
  3.5.1 涡流检测虚拟仪器介绍第43-48页
  3.5.2 涡流检测虚拟仪器的特点第48页
  3.5.3 生成独立的仪器程序及软件打包第48-50页
4 频谱分析理论第50-65页
 4.1 频谱分析的基本思想第50-51页
  4.1.1 频谱概念第50页
  4.1.2 频谱分析简介第50-51页
 4.2 连续信号的数字化第51-52页
  4.2.1 采样定理第51-52页
  4.2.2 频率混叠第52页
 4.3 频谱分析计算工具第52-56页
  4.3.1 傅立叶级数第52-54页
  4.3.2 离散傅立叶变换DFT第54-55页
  4.3.3 快速傅立叶变换FFT第55-56页
 4.4 周期信号的频谱分析第56-59页
  4.4.1 周期信号第56页
  4.4.2 周期离散信号的频谱分析第56-58页
  4.4.3 周期信号的取样长度第58-59页
 4.5 本课题实际频谱分析中的几个注意问题第59-65页
  4.5.1 采样点数的选择第59-61页
  4.5.2 采集信号初始相位统一处理第61-63页
  4.5.3 加窗函数第63-65页
5 数据拟合第65-72页
 5.1 神经网络简介第65-66页
 5.2 BP神经网络第66-69页
 5.3 应用BP算法实现硬度、测量间距参数的测量第69-72页
6 实验数据及误差分析第72-78页
 6.1 实验数据分析第72-74页
 6.2 误差分析第74-78页
  6.2.1 激励源信号引起的误差第74页
  6.2.2 采样时所引起的混叠误差第74-75页
  6.2.3 A/D转换的量化误差第75页
  6.2.4 能量泄漏误差第75-76页
  6.2.5 频率分辨率第76页
  6.2.6 样本基底材料所引起的误差第76-77页
  6.2.7 数据拟合误差第77-78页
结论第78-79页
致谢第79-80页
参考文献第80-84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情况第84页

论文共8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BREW的无线数据应用平台的研究
下一篇:视频序列运动目标检测与识别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