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号说明 | 第1-16页 |
综述一 禽大肠杆菌病流行病学与免疫保护机理的研究进展 | 第16-45页 |
1、 禽大肠杆菌病流行病学的研究进展 | 第16-25页 |
2、 离大肠杆菌病免疫保护机理的研究进展 | 第25-45页 |
综述二 禽大肠杆菌病有关致病机理的研究进展 | 第45-59页 |
1、 禽病原性大肠杆菌1型菌毛的致病作用及其分子多样性 | 第45-51页 |
2、 禽病原性大肠杆菌与其他病原间的协同致病作用 | 第51-59页 |
第一章 我国部分地区禽大肠杆菌病的流行病学 | 第59-77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59-61页 |
2、 结 果 | 第61-63页 |
3、 讨 论 | 第63-65页 |
4、 结 论 | 第65-66页 |
5、 参考文献 | 第66-77页 |
第二章 禽大肠杆菌病免疫保护机理的实验研究 | 第77-90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78-80页 |
2、 结 果 | 第80-81页 |
3、 讨 论 | 第81-84页 |
4、 结 论 | 第84页 |
5、 参考文献 | 第84-90页 |
第三章 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新城疫和传染性支气管炎等疫苗病毒与禽病原性大肠杆菌问的致病协同 | 第90-101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90-92页 |
2、 结 果 | 第92-93页 |
3、 讨 论 | 第93-94页 |
4、 结 论 | 第94页 |
5、 参考文献 | 第94-101页 |
第四章 禽病原性大肠杆菌1型菌毛主要亚单位结构基因的克隆、测序与表达 | 第101-122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101-107页 |
2、 结 果 | 第107-118页 |
3、 讨 论 | 第118-119页 |
4、 结 论 | 第119-120页 |
5、 参考文献 | 第120-122页 |
致 谢 | 第122-12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12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