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其他道路运输工具论文--摩托车、机器脚踏车论文

125cc摩托车整车减振分析

中文摘要第1-5页
英文摘要第5-9页
1 绪论第9-15页
   ·引言第9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9-11页
   ·研究方法第11-14页
     ·有限元方法第11-12页
     ·实验模态分析技术第12页
     ·虚拟样机技术第12-13页
     ·车辆的乘坐舒适性第13-14页
   ·本文的研究目的和主要工作第14-15页
2 摩托车车体的动态特性分析和改进第15-36页
   ·引言第15页
   ·模态分析理论第15-18页
     ·传递函数的表示第16-17页
     ·模态分析的两种实现途径第17-18页
   ·计算模态分析第18-23页
     ·模态分析的软件介绍第18-19页
     ·摩托车车体有限元模型的建立第19-20页
     ·车架自由模态分析第20-22页
     ·车架挂发动机自由模态分析第22-23页
   ·车体实验模态分析第23-30页
     ·测试系统第24-25页
     ·模态参数的识别第25-26页
     ·车架实验模态分析第26-28页
     ·车架挂发动机实验模态分析第28-30页
   ·车体结构模态分析对比第30-31页
   ·摩托车车体动态特性分析与改进第31-35页
     ·路面激励对车体动态特性的影响第31-32页
     ·发动机激励对车体动特性的影响第32-33页
     ·车架的改进第33-34页
     ·改进前后车体的模态对比第34-35页
   ·小结第35-36页
3 基于发动机平衡轴的摩托车减振分析第36-48页
   ·引言第36页
   ·多体动力学软件ADAMS 的介绍第36-38页
     ·模块划分和建模步骤第36-37页
     ·支持ADAMS 的多刚体系统动力学理论第37-38页
   ·单缸内燃机的曲柄连杆机构运动和惯性力分析第38-41页
     ·曲柄连杆机构的运动学分析第38-39页
     ·曲柄连杆机构惯性力分析第39-41页
   ·单缸内燃机惯性力平衡分析第41-43页
   ·曲柄连杆机构的多体动力学模型的建立第43-45页
     ·曲柄连杆机构几何模型的建立第43页
     ·动力学仿真分析第43-45页
   ·平衡轴的减振分析第45-47页
     ·带平衡轴的发动机动力学模型的建立第45-46页
     ·平衡轴减振分析第46-47页
   ·小结第47-48页
4 刚柔耦合的摩托车整车多体动力学模型的建立第48-56页
   ·引言第48页
   ·刚柔耦合系统动力学第48页
   ·摩托车刚柔耦合多体动力学模型的建立第48-54页
     ·摩托车多体动力学模型的假设和简化第48-49页
     ·摩托车柔性车架的生成第49-50页
     ·“人体—座椅”二自由度假人模型的建立第50-51页
     ·轮胎模型的建立第51页
     ·悬架,座垫,轮胎参数第51页
     ·发动机激励的确定第51-52页
     ·路面激励的建立第52-54页
   ·摩托车整车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的建立第54-55页
   ·小结第55-56页
5 摩托车振动舒适性分析与优化第56-70页
   ·引言第56页
   ·摩托车振动舒适性的评价方法第56-59页
   ·摩托车的振动舒适性分析第59-61页
     ·试验条件的确定第59页
     ·振动舒适性分析第59-61页
   ·基于优化发动机安装角度的摩托车振动舒适性改进第61-64页
     ·发动机安装角度优化分析第61-63页
     ·优化前后对比第63-64页
   ·基于悬架和座垫参数的摩托车振动舒适性优化分析第64-69页
     ·正交试验技术第64-65页
     ·试验方案的确定第65-66页
     ·正交试验结果分析第66-69页
   ·小结第69-70页
6 结论与展望第70-72页
   ·结论第70页
   ·后续工作展望及建议第70-72页
致谢第72-73页
参考文献第73-76页
附录第76-78页
 A.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第76页
 B.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76-78页

论文共7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汽车发动机磁流变悬置研究
下一篇:400cc全地域四轮车(ATV)整车振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