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发动机磁流变悬置研究
|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 英文摘要 | 第5-9页 |
| 1 绪论 | 第9-17页 |
|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9-10页 |
| ·国内外研究发展状况 | 第10-16页 |
| ·发动机悬置研究状况 | 第10-13页 |
| ·磁流变技术发展现状 | 第13-16页 |
| ·本文研究的目的与主要内容 | 第16-17页 |
| 2 发动机磁流变悬置结构设计 | 第17-39页 |
| ·发动机振动激振频率 | 第17页 |
| ·磁流变悬置工作原理与模式 | 第17-22页 |
| ·磁流变悬置工作原理 | 第17-20页 |
| ·磁流变悬置的工作模式 | 第20-22页 |
| ·磁流变悬置结构设计 | 第22-26页 |
| ·橡胶主簧设计 | 第22-24页 |
| ·减振结构 | 第24-25页 |
| ·连接定位方式 | 第25页 |
| ·密封方式 | 第25-26页 |
| ·磁流变悬置磁路设计 | 第26-29页 |
| ·磁性材料的特性及选择 | 第26-27页 |
| ·磁路设计 | 第27-29页 |
| ·磁路结构有限元分析验证 | 第29-36页 |
| ·ANSYS电磁场分析模块及其分析过程 | 第29-30页 |
| ·磁路有限元分析验证 | 第30-36页 |
| ·磁流变悬置阻尼力预测计算 | 第36-37页 |
| ·本章小结 | 第37-39页 |
| 3 磁流变悬置试验研究与结果分析 | 第39-49页 |
| ·液压悬置的评价指标 | 第39-40页 |
| ·磁流变悬置的试验及测试 | 第40-43页 |
| ·磁流变悬置的测试标准 | 第40-41页 |
| ·测试设备 | 第41-42页 |
| ·磁流变悬置测试 | 第42-43页 |
| ·磁流变悬置测试结果与分析 | 第43-47页 |
| ·磁流变悬置的静刚度 | 第43-45页 |
| ·磁流变悬置的动刚度与励磁电流的关系 | 第45-46页 |
| ·磁流变悬置的阻尼滞后角与励磁电流的关系 | 第46-47页 |
| ·本章小结 | 第47-49页 |
| 4 磁流变悬置控制策略与控制系统设计 | 第49-77页 |
| ·半主动控制策略 | 第49-50页 |
| ·电控单元管理系统概述 | 第50-51页 |
| ·电控单元的输入级 | 第51-54页 |
| ·输入级的作用 | 第51页 |
| ·输入级的信号类型 | 第51页 |
| ·输入通道设计中应考虑的问题 | 第51-53页 |
| ·磁流变悬置电控系统输入通道设计 | 第53-54页 |
| ·电控单元中的微控制器 | 第54-59页 |
| ·微控制器在控制领域中的应用 | 第54-58页 |
| ·PIC16F877A单片机的特点 | 第58-59页 |
| ·电控单元输出级 | 第59-62页 |
| ·输出通道设计概述 | 第59-60页 |
| ·PWM数字量开关功率放大输出 | 第60-62页 |
| ·电控系统的软件设计 | 第62-71页 |
| ·控制软件分类 | 第62-64页 |
| ·控制程序设计语言的选用 | 第64-66页 |
| ·控制程序软件的设计 | 第66-71页 |
| ·磁流变悬置电控系统软硬件仿真 | 第71-75页 |
| ·Proteus仿真软件简介 | 第71页 |
| ·Proteus仿真过程 | 第71-73页 |
| ·仿真结果分析 | 第73-75页 |
| ·本章小结 | 第75-77页 |
| 5 结论与展望 | 第77-79页 |
| ·结论 | 第77页 |
| ·后续工作与展望 | 第77-79页 |
| 致谢 | 第79-81页 |
| 参考文献 | 第81-85页 |
| 附录 | 第85-98页 |
| A、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研究成果 | 第85页 |
| B、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85页 |
| C、磁流变悬置电控系统图集 | 第85-87页 |
| D、磁流变悬置电控系统电流调节模块程序 | 第87-92页 |
| E、磁流变悬置电控系统控制程序 | 第92-9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