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思想对当代高校德育的启示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第一部分 绪论 | 第7-12页 |
一、选题背景 | 第7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7-8页 |
(一) 理论意义:探索《老子》的教育思想 | 第7-8页 |
(二) 现实意义:解决当前高校德育困境 | 第8页 |
三、研究现状 | 第8-10页 |
(一) 国内研究现状 | 第8-10页 |
(二)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页 |
四、研究方法与重难点 | 第10-12页 |
(一) 研究方法 | 第10-11页 |
(二) 重难点 | 第11-12页 |
第二部分 老子思想的产生 | 第12-18页 |
一、老子其人其书 | 第12-13页 |
(一) 老子其人 | 第12-13页 |
(二) 老子其书 | 第13页 |
二、老子思想产生的原因 | 第13-18页 |
(一) 客观因素 | 第14-16页 |
(二) 主观因素 | 第16-18页 |
第三部分 老子三宝:人的身心和谐 | 第18-21页 |
一、慈 | 第18-19页 |
二、俭 | 第19页 |
三、不敢为天下先 | 第19-21页 |
第四部分 他人优位性:人与人之间的和谐 | 第21-24页 |
一、他人优位性:“为人己愈有,与人己愈多” | 第21-22页 |
二、对他人的责任意识:“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 第22-24页 |
第五部分 道法自然:万物的和谐 | 第24-28页 |
一、“道法自然”:万物相互依存的整体性 | 第24-25页 |
二、“知常曰明”:按照客观规律办事 | 第25-28页 |
第六部分 老子思想对当代高校德育的启示 | 第28-36页 |
一、当代德育之困 | 第28-30页 |
(一) 德育现状 | 第28-29页 |
(二) 《老子》的德育价值探究 | 第29-30页 |
二、德育理念的转变 | 第30-32页 |
(一) 发挥德育对象的主体地位 | 第30-31页 |
(二) 建立生态和谐理念 | 第31-32页 |
三、德育内容的转变 | 第32-34页 |
(一) 树立合理的消费观 | 第32-33页 |
(二) 培养集体主义 | 第33-34页 |
四、德育原则的转变:因材施教 | 第34-35页 |
五、德育情境的创设:和谐的校园文化 | 第35-36页 |
第七部分 结论 | 第36-38页 |
一、对老子思想负面影响的看法 | 第36-37页 |
二、坚持批判地继承 | 第37-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0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40-41页 |
致谢 | 第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