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1953年西南地区司法改革运动研究
内容提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6页 |
序言 | 第16-26页 |
一、关于选题 | 第16-20页 |
(一) 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二) 选题的意义 | 第18-20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20-22页 |
(一) 历史研究法 | 第20页 |
(二) 社会学研究法 | 第20-21页 |
(三) 文化学研究法 | 第21页 |
(四) 案例研究法 | 第21-22页 |
三、两个说明 | 第22-26页 |
(一) 关于西南地区 | 第22-24页 |
(二) 关于司法改革运动 | 第24-26页 |
第一章 西南地区司法改革运动的背景 | 第26-57页 |
第一节 司法改革运动的前奏:废除"六法全书" | 第27-45页 |
一、废除"六法全书"的缘由 | 第27-34页 |
(一) 马克思主义的国家观与法律观 | 第28-30页 |
(二) 马克思主义关于法律与革命的关系论 | 第30-32页 |
(三) 根据地法制建设实践 | 第32-34页 |
二、废除"六法全书"的过程 | 第34-41页 |
(一) 批判与有限的适用 | 第35-37页 |
(二) 废除"六法全书"的全面展开 | 第37-41页 |
三、"六法全书"废除后的司法概况 | 第41-45页 |
(一) 新法律的创制 | 第41-42页 |
(二) "人民司法"的要求 | 第42-45页 |
第二节 司法改革运动的诱因:司法机关中存在的问题 | 第45-57页 |
一、新旧人员混杂的司法队伍 | 第45-47页 |
二、新旧理念混存的司法观念 | 第47-50页 |
三、与群众路线不相适的司法作风 | 第50-57页 |
第二章 西南地区司法改革运动的始末 | 第57-84页 |
第一节 准备与动员阶段 | 第58-65页 |
一、领导机构的建立 | 第60-62页 |
二、社会总动员 | 第62-65页 |
第二节 内部学习与检查阶段 | 第65-71页 |
一、文件学习 | 第65-68页 |
二、自我检讨与集体检查批判 | 第68-71页 |
第三节 群众检举与揭发阶段 | 第71-76页 |
一、发动群众的方式 | 第72-74页 |
二、群众检举材料的内容 | 第74-76页 |
第四节 处理与建设阶段 | 第76-84页 |
一、检举揭发材料的处理 | 第76-81页 |
二、人员处理的原则与要求 | 第81页 |
三、建立人民司法制度的要求 | 第81-84页 |
第三章 西南地区司法改革运动的内容 | 第84-126页 |
第一节 司法观念的整顿 | 第84-95页 |
一、思想整顿的方式 | 第85-92页 |
(一) 思想改造的补课 | 第85-87页 |
(二) 在职人员的培训 | 第87-90页 |
(三) 法学院系的调整 | 第90-92页 |
二、思想建设的内容 | 第92-95页 |
(一) 培训班的教学内容 | 第92-94页 |
(二) 法学教育内容的调整 | 第94-95页 |
第二节 司法组织的整顿 | 第95-109页 |
一、司法人员的整顿 | 第95-99页 |
二、人民法院的组织体制建设 | 第99-109页 |
(一) 人民法院组织体制建设的法律依据 | 第99-106页 |
(二) 司法改革运动中人民法院的组织体制建设 | 第106-109页 |
第三节 司法作风的整顿 | 第109-126页 |
一、健立群众路线的审判制度 | 第110-121页 |
(一) 群众路线审判制度的要求 | 第110-112页 |
(二) 群众路线审判制度的实践 | 第112-121页 |
二、发挥审判的宣传与教育作用 | 第121-126页 |
第四章 西南地区司法改革运动的历史作用 | 第126-153页 |
第一节 司法队伍构成的变化 | 第127-136页 |
一、司法人员的清理 | 第127-131页 |
二、司法人员的补充 | 第131-136页 |
第二节 司法作风的转变 | 第136-149页 |
一、群众路线司法作风的确立 | 第136-140页 |
二、法院办案能力的初步提升 | 第140-149页 |
第三节 新时期司法传统的确立 | 第149-153页 |
一、司法审判的群众路线传统 | 第149-150页 |
二、司法组织的政法合一传统 | 第150-152页 |
三、司法人员的非职业化传统 | 第152-153页 |
第五章 评价与反思 | 第153-180页 |
第一节 群众运动与法制建设 | 第153-158页 |
一、群众运动的历史作用 | 第154-155页 |
二、群众运动对法制建设的影响 | 第155-158页 |
第二节 "阶级斗争"理论下的司法 | 第158-174页 |
一、废除"六法全书"与法律的继承性 | 第158-166页 |
(一) 法律的阶级性 | 第158-160页 |
(二) 法律的继承性 | 第160-166页 |
二、党的领导与司法 | 第166-170页 |
三、无产阶级民主观下的司法 | 第170-174页 |
第三节 司法改革运动对法律职业化和法学教育的影响 | 第174-180页 |
一、对法律职业化的影响 | 第174-177页 |
二、对法学教育的影响 | 第177-180页 |
结语 | 第180-183页 |
参考文献 | 第183-1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