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章建筑的否定与肯定
内容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引言 | 第12-13页 |
一、违章建筑及其产生原因 | 第13-17页 |
(一) 违章建筑的含义 | 第13页 |
(二) 违章建筑的种类 | 第13-15页 |
(三) 违章建筑的产生原因 | 第15-17页 |
1. 社会原因 | 第15-16页 |
2. 法律原因 | 第16页 |
3. 经济原因 | 第16-17页 |
二、违章建筑在中国的现实处境 | 第17-23页 |
(一) 我国法律对违章建筑的态度 | 第17-20页 |
1. 法律 | 第17-18页 |
2. 法规 | 第18-19页 |
3. 规章 | 第19-20页 |
4. 其他规范 | 第20页 |
(二) 司法和管理实践对违章建筑的态度 | 第20-21页 |
(三) 理论界对违章建筑问题的认识 | 第21-23页 |
1. 无所有权 | 第22页 |
2. 动产所有权 | 第22页 |
3. 不完全物权 | 第22页 |
4. 占有说 | 第22页 |
5. 不动产所有权 | 第22-23页 |
三、违章建筑权利归属分析 | 第23-32页 |
(一) 建造人依事实行为自动取得违章建筑所有权 | 第23-25页 |
1. 违章建筑属于不动产 | 第23-24页 |
2. 违章建筑所有权的取得 | 第24-25页 |
(二) “先天违法性”不影响违章建筑权属 | 第25-29页 |
1. 违章建筑违反公法时的权属问题 | 第26页 |
2. 违章建筑违反私法时的权属问题 | 第26-29页 |
3. 违章建筑既违反了公法又违反了私法的权属问题 | 第29页 |
(三) 对我国违章建筑权属规定的反思 | 第29-32页 |
1. 不承认违章建筑所有权的原因 | 第30-31页 |
2. 否认违章建筑所有权没有实际意义 | 第31-32页 |
四、违章建筑登记的理性思考 | 第32-41页 |
(一) 违章建筑登记的法学意义 | 第32-36页 |
1. 违章建筑登记体现了不动产登记的效力 | 第32-33页 |
2. 违章建筑登记有利于私权的保护 | 第33-36页 |
(二) 违章建筑登记的经济学意义 | 第36-39页 |
1. 对违章建筑的规范要体现法律的效率价值 | 第37页 |
2. 我国现行法律对违章建筑权属的界定损害了效率 | 第37-38页 |
3. 违章建筑登记有利于效率的实现 | 第38-39页 |
(三) 违章建筑登记的社会意义 | 第39-41页 |
1. 违章建筑登记有利于国家宏观调控 | 第39-40页 |
2. 违章建筑登记有利于对其加强监管 | 第40页 |
3. 违章建筑登记有利于增加财政收入 | 第40页 |
4. 违章建筑登记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 | 第40-41页 |
五、关于构建我国违章建筑管理制度的具体思考 | 第41-45页 |
(一) 违章建筑不得对抗公权力 | 第41页 |
(二) 完善规划、审批、建设等房屋建造制度 | 第41-42页 |
(三) 特殊违章建筑特殊处理 | 第42页 |
(四) 明确规定违章建筑的权属 | 第42-43页 |
(五) 完善违章建筑登记制度 | 第43页 |
(六) 完善违章建筑的利用制度 | 第43-45页 |
结论 | 第45-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