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前言 | 第10-11页 |
第一章 关于行政行为的不成立 | 第11-25页 |
一、学界对于“行政行为依法不成立”的含义以及“不成立”的行政行为与“无效”行政行为之间关系的理解 | 第11-13页 |
二、行政行为概念的研究概述及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的争论 | 第13-18页 |
(一) 国外对行政行为概念研究的概况 | 第13-15页 |
(二) 国内对行政行为概念研究概况 | 第15-18页 |
三、国外和我国台湾及澳门地区对行政行为的“成立”规定 | 第18-20页 |
四、我国行政行为成立理论研究概况及反思 | 第20-25页 |
(一) 关于行政行为成立的理论 | 第20-21页 |
(二) 对当前行政行为成立的理论的反思 | 第21-22页 |
(三) 关于行政行为不存在与行政行为不成立 | 第22-23页 |
(四) 关于行政行为的生效与行政行为的成立 | 第23-25页 |
第二章 我国立法用语中的行政行为依法“不成立” | 第25-30页 |
一、尚在运作中的或不成熟的行政行为以及尚未生效的行政行为不应包括于“行政行为依法不成立” | 第25-27页 |
二、我国审判实践是《解释》使用“依法不成立”立法用语的重要原因 | 第27-30页 |
第三章 无效行政行为理论及立法建议 | 第30-43页 |
一、无效行政行为概说 | 第30-31页 |
二、无效行政行为的概念及内涵 | 第31-33页 |
三、无效行政行为理论基础之行政行为效力的的阶段性和公定力的有限性 | 第33-37页 |
(一) 行政行为效力的阶段性 | 第34-35页 |
(二) 行政行为公定力的有限性 | 第35-37页 |
四、无效行政行为理论基础之行政相对人抵抗权理论 | 第37-41页 |
(一) 抵抗权与无效行政行为抵抗权的含义 | 第37-39页 |
(二) 无效行政行为抵抗权的意义 | 第39页 |
(三) 行政相对人的无效行政抵抗权的现实困境 | 第39-41页 |
五、无效行政行为的标准与界限 | 第41-43页 |
(一) 行政主体的瑕疵 | 第41-42页 |
(二) 行为权限的瑕疵 | 第42页 |
(三) 行为内容的瑕疵 | 第42页 |
(四) 行为形式上的瑕疵 | 第42页 |
(五) 行为程序瑕疵 | 第42-43页 |
结论 | 第43-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