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10页 |
摘要 | 第10-13页 |
1 丝孢类生防真菌的抗逆生物学研究及应用现状 | 第13-26页 |
·害虫生防真菌的制剂生物学 | 第13-17页 |
·影响孢子贮存稳定性的因素 | 第13-15页 |
·影响孢子制剂田间稳定性的因素 | 第15-16页 |
·提高菌剂田间稳定性的措施 | 第16-17页 |
·苯并咪唑类杀菌剂的抗性研究 | 第17-21页 |
·苯并咪唑类杀菌剂对病原菌的作用机制 | 第17-19页 |
·抗药性的利用 | 第19-21页 |
·微生物基因改造工程 | 第21-24页 |
·化学诱变育种 | 第21-22页 |
·PCR定点诱变 | 第22-23页 |
·真菌的遗传转化 | 第23-24页 |
·研究目标和意义 | 第24-26页 |
2 β-微管蛋突变导致的球孢白僵菌苯并咪唑类杀菌剂抗性及耐热力变化 | 第26-39页 |
·实验材料 | 第27页 |
·菌株 | 第27页 |
·试剂 | 第27页 |
·方法 | 第27-30页 |
·野生菌株多菌灵抗性测定 | 第27-28页 |
·抗多菌灵突变菌株的获得 | 第28页 |
·白僵菌突变子的多菌灵抗性和耐热力测定 | 第28-29页 |
·突变子RNA的提取 | 第29页 |
·部分β-微管蛋白基因扩增 | 第29-30页 |
·RT-PCR序列分析 | 第30页 |
·数据模拟分析 | 第30页 |
·结果 | 第30-36页 |
·野生球孢白僵菌株对多菌灵的敏感性 | 第30-32页 |
·突变菌株对多菌灵的抗性 | 第32页 |
·球孢白僵菌突变子的耐热力 | 第32-33页 |
·LT_(50)、EC_(50)和HLP含量的关系 | 第33-34页 |
·突变子的β-微管蛋白基因突变 | 第34-36页 |
·讨论 | 第36-39页 |
3 球孢白僵菌β-微管蛋白突变与有丝分裂 | 第39-47页 |
·材料 | 第39页 |
·菌株 | 第39页 |
·试剂 | 第39页 |
·方法 | 第39-41页 |
·有丝分裂中止和恢复 | 第39-40页 |
·突变株萌发率的恢复 | 第40页 |
·多菌灵处理分生孢子 | 第40页 |
·核染 | 第40页 |
·免疫荧光染色 | 第40-41页 |
·染色体有丝分裂指数CMI的测定 | 第41页 |
·结果 | 第41-45页 |
·多菌灵浓度对突变菌株生长的影响 | 第41-42页 |
·热激与多菌灵协同作用对突变株孢子萌发的影响 | 第42页 |
·温度和多菌灵协同作用与有丝分裂 | 第42-43页 |
·温度和多菌灵对微管的影响 | 第43-45页 |
·讨论 | 第45-47页 |
4 球孢白僵菌β-微管蛋白的定点突变 | 第47-57页 |
·材料 | 第47-48页 |
·菌株 | 第47页 |
·试剂 | 第47-48页 |
·方法 | 第48-53页 |
·β-微管蛋白编码序列的扩增 | 第48页 |
·β-微管蛋白的点突变的预备 | 第48-50页 |
·β-微管蛋白的点突变 | 第50-51页 |
·质粒的构建 | 第51-52页 |
·感受态芽生孢子的制备 | 第52页 |
·芽生孢子转化过程 | 第52-53页 |
·转化子鉴定 | 第53页 |
·转化子孢子耐热力和多菌灵抗性的测定 | 第53页 |
·结果 | 第53-57页 |
·TUB1的点突变 | 第53-54页 |
·含有点突变TUB1的质粒构建与转化 | 第54页 |
·点突变转化子的耐热力和多菌灵抗性比较 | 第54-57页 |
5 结语 | 第57-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7页 |
Summary | 第67-70页 |
附件: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成果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