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8页 |
摘要 | 第8-10页 |
1 蚜虫病原性虫霉及其在寄主种群中的流行学研究现状 | 第10-24页 |
·自然侵染蚜虫的虫霉 | 第10-11页 |
·虫霉对寄主的侵染循环 | 第11-14页 |
·虫霉的侵染过程 | 第11-12页 |
·分生孢子 | 第12-13页 |
·休眠孢子及其他宿存形式 | 第13-14页 |
·虫霉诱发的蚜虫流行病 | 第14-21页 |
·关于蚜虫虫霉病的研究报道 | 第15-16页 |
·影响虫霉在蚜群中流行的因素 | 第16-19页 |
·蚜虫虫霉病的传播途径 | 第19-21页 |
·关于暗孢耳霉 | 第21-22页 |
·本研究的目标定位 | 第22-24页 |
2 新疆塔里木棉区空中迁飞性有翅蚜传带的蚜虫病原真菌 | 第24-32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25-26页 |
·空中迁飞性有翅蚜的诱捕 | 第25页 |
·有翅蚜初始感染的观察 | 第25-26页 |
·有翅蚜生殖力观察 | 第26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6-29页 |
·有翅蚜传带的病原种类及频率 | 第26-28页 |
·带病有翅蚜的死亡时序 | 第28-29页 |
·带病有翅蚜的生殖力 | 第29页 |
·讨论 | 第29-32页 |
3 暗孢耳霉对桃蚜的侵染生物学及机会性病原特征研究 | 第32-45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33-37页 |
·有翅蚜的获得 | 第33页 |
·供试菌株及孢子浴接种 | 第33页 |
·模拟飞行装置 | 第33-34页 |
·带菌有翅蚜的模拟飞行 | 第34-35页 |
·带菌有翅蚜的飞后定殖 | 第35页 |
·变量和观察值 | 第35页 |
·数据统计和模拟分析 | 第35-37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7-42页 |
·带病有翅蚜的模拟飞行及定殖 | 第37-39页 |
·有翅蚜模拟飞行后的生殖力概率模型 | 第39-41页 |
·耳霉病在后代蚜群中的传播 | 第41-42页 |
·影响带病有翅蚜定殖和耳霉病传播的因素 | 第42页 |
·讨论 | 第42-45页 |
4 总讨论 | 第45-50页 |
·空中迁飞性有翅蚜带菌种类和频率 | 第45-46页 |
·暗孢耳霉随有翅蚜迁飞及定殖后的侵染循环 | 第46-48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48-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63页 |
SUMMARY | 第63-65页 |
附录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