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技术并购绩效及其影响因子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1-16页 |
·问题提出以及选题意义 | 第11页 |
·研究综述 | 第11-13页 |
·国外研究成果 | 第12页 |
·国内研究成果 | 第12-13页 |
·国内外相关文献的评价 | 第13页 |
·本文的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3-14页 |
·本文的研究框架 | 第14-15页 |
·本文可能的创新与存在的不足 | 第15-16页 |
·本文可能的创新 | 第15页 |
·本文可能存在的不足 | 第15-16页 |
第二章 企业技术并购的相关理论 | 第16-23页 |
·企业并购概念的提出 | 第16页 |
·企业并购动因理论 | 第16-17页 |
·协同效应理论 | 第16-17页 |
·价值低估理论 | 第17页 |
·代理理论 | 第17页 |
·企业技术并购的定义 | 第17-18页 |
·技术的定义 | 第17-18页 |
·技术并购的定义 | 第18页 |
·企业技术获取手段的比较 | 第18-19页 |
·企业技术获取手段的分类 | 第18-19页 |
·企业外部技术获取手段的比较 | 第19页 |
·企业技术并购的分类 | 第19-20页 |
·进入新领域型技术并购 | 第20页 |
·技术升级型技术并购 | 第20页 |
·技术互补型技术并购 | 第20页 |
·企业技术并购的动因及其获利机理 | 第20-23页 |
·技术并购动因理论 | 第20-21页 |
·技术并购获利机理 | 第21-23页 |
第三章 研究设计 | 第23-35页 |
·数据来源及样本选取 | 第23页 |
·数据来源 | 第23页 |
·样本选取 | 第23页 |
·样本分类标准 | 第23-24页 |
·技术并购类型判别标准 | 第23-24页 |
·行业阶段判别标准 | 第24页 |
·企业并购绩效评价方法 | 第24-25页 |
·事件研究法 | 第24-25页 |
·会计研究法 | 第25页 |
·企业技术并购影响因子选择及分析 | 第25-31页 |
·技术并购影响因子选择 | 第25页 |
·技术并购影响因子分析 | 第25-31页 |
·指标设计 | 第31-33页 |
·技术并购绩效指标 | 第31-32页 |
·技术并购绩效影响因子指标 | 第32-33页 |
·研究方法 | 第33-35页 |
·统计分析方法 | 第33页 |
·回归分析方法 | 第33-35页 |
第四章 技术并购绩效及其影响因子的实证分析 | 第35-47页 |
·技术并购绩效的统计描述 | 第35-40页 |
·样本分布情况 | 第35页 |
·技术并购市场绩效的分类统计分析 | 第35-37页 |
·技术并购经营绩效的分类统计分析 | 第37-40页 |
·技术并购影响因子的回归分析 | 第40-47页 |
·线性回归检验 | 第40页 |
·技术并购绩效影响因子的回归分析 | 第40-47页 |
第五章 结论与策略建议 | 第47-52页 |
·结论 | 第47-48页 |
·统计分析的结论 | 第47页 |
·回归分析的结论 | 第47-48页 |
·企业技术并购的策略建议 | 第48-52页 |
·不同类型企业技术并购的策略建议 | 第48-50页 |
·企业技术并购的总体策略建议 | 第50-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取得的成绩 | 第56-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