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效新书》句法专题研究
内容提要 | 第1-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27页 |
·《纪效新书》的作者及版本 | 第8-11页 |
·戚继光简介 | 第8-9页 |
·《纪效新书》的版本及影响 | 第9-11页 |
·《纪效新书》的语言研究 | 第11-22页 |
·《纪效新书》的语料价值 | 第11-13页 |
·相关研究成果 | 第13-22页 |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意义 | 第22-25页 |
·本文拟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2页 |
·研究意义和价值 | 第22-24页 |
·本文的研究方法 | 第24-25页 |
·符号及体例说明 | 第25-27页 |
第二章 “将”字句 | 第27-56页 |
·句法结构分析 | 第28-36页 |
·”将”字句的结构类型 | 第28-35页 |
·小结 | 第35-36页 |
·“将”字句的语义特点 | 第36-48页 |
·“将”字句的语义分析 | 第36-39页 |
·基于构式语法的“将”字句的语义分析 | 第39-48页 |
·“将”字句的篇章功能 | 第48-51页 |
·《纪效新书》“将多把少”之原因分析 | 第51-56页 |
第三章 “有”字句 | 第56-77页 |
·“有”字句的结构分析 | 第58-67页 |
·“有”字句的结构类型 | 第58-66页 |
·小结 | 第66-67页 |
·“有”字句的语义分析 | 第67-77页 |
第四章 “在”字句 | 第77-99页 |
·“在字句1 ”分析 | 第77-83页 |
·“在字句1”的结构类型 | 第77-79页 |
·“在字句 1”语义分析 | 第79-83页 |
·“在字句2”分析 | 第83-96页 |
·“在字句2”的结构类型 | 第83-87页 |
·“在字句 2”的语义、语用功能分析 | 第87-96页 |
·相关研究成果 | 第87-90页 |
·“在字句 2”的语义、语用特点 | 第90-96页 |
·《纪效新书》中“在”字句和“有”字句的比较 | 第96-99页 |
第五章 “是”字句 | 第99-120页 |
·“是字句1”分析 | 第100-111页 |
·“是字句 1”的结构分析 | 第101-107页 |
·“是字句1”的结构类型 | 第101-107页 |
·小结 | 第107页 |
·语义分析 | 第107-111页 |
·“是字句2”分析 | 第111-120页 |
·前加副词的情况 | 第111-115页 |
·前边有连词出现的情况 | 第115-120页 |
第六章 动补结构 | 第120-153页 |
·动结式 | 第120-139页 |
·动结式的类型 | 第121-134页 |
·小结 | 第134-137页 |
·动结式带宾语问题 | 第137-139页 |
·动趋式 | 第139-147页 |
·充当趋向补语的成分 | 第139-146页 |
·小结 | 第146-147页 |
·带“得”字的动补结构及其否定式 | 第147-151页 |
·“V 得”结构 | 第147-148页 |
·“V 得 C”结构 | 第148-149页 |
·“V 不 C”结构 | 第149-151页 |
·其它补语形式 | 第151-153页 |
·数量补语 | 第151-152页 |
·处所补语 | 第152-153页 |
第七章 结语 | 第153-155页 |
·总结 | 第153-154页 |
·余论 | 第154-155页 |
参考文献 | 第155-164页 |
攻博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64-165页 |
中文摘要 | 第165-172页 |
英文摘要 | 第172-180页 |
后记 | 第180-1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