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工业建筑再利用过程中问题与对策研究--以面向商业空间的再利用为例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9页 |
| 1 绪论 | 第9-20页 |
|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 ·相关释义及研究范围界定 | 第10-12页 |
| ·论文标题相关释义 | 第10-12页 |
| ·研究范围界定 | 第12页 |
| ·研究的目的意义与论文框架 | 第12-14页 |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2页 |
| ·研究框架 | 第12-14页 |
| ·国内外旧工业建筑再利用理论与实践 | 第14-20页 |
| ·国外理论基础 | 第14-16页 |
| ·国内实践与理论研究 | 第16-17页 |
| ·西安市旧工业建筑再利用状况 | 第17-20页 |
| 2 旧工业建筑再利用缘起 | 第20-26页 |
| ·旧工业建筑再利用动因 | 第20-22页 |
| ·城市产业布局调整需求及城市扩张 | 第20-21页 |
| ·城市局部地区功能性衰退 | 第21-22页 |
| ·旧工业建筑再利用可行性 | 第22-25页 |
| ·旧工业建筑空间及价值再利用可行性 | 第22-24页 |
| ·再利用的效益可行性 | 第24-25页 |
|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 3 旧工业建筑再利用普遍性原则与方法 | 第26-43页 |
| ·再利用的原则 | 第26-32页 |
| ·遗产类再利用原则 | 第26-28页 |
| ·特异型再利用原则 | 第28-29页 |
| ·普通型再利用原则 | 第29-32页 |
| ·外部空间环境的整合 | 第32-36页 |
| ·城市空间的织补与拼贴 | 第32-33页 |
| ·场所特征的利用与塑造 | 第33页 |
| ·生态环境的优化与改进 | 第33-34页 |
| ·交通环境的整合与更新 | 第34页 |
| ·面向商业空间的外部环境整合 | 第34-36页 |
| ·外部造型的改造 | 第36-40页 |
| ·外部立面的整旧如旧 | 第36页 |
| ·新旧元素的拼贴对比 | 第36页 |
| ·外部立面的完全更新 | 第36页 |
| ·面向商业空间的外部造型改造 | 第36-40页 |
| ·内部空间的再利用 | 第40-42页 |
| ·内部空间的整体置换 | 第40页 |
| ·内部空间的局部拆除 | 第40页 |
| ·内部大空间的分割 | 第40-41页 |
| ·内部多个空间的合并 | 第41页 |
| ·内部空间的扩充 | 第41-42页 |
| ·面向商业空间的内部空间再利用 | 第42页 |
|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 4 面向商业空间的旧工业建筑再利用 | 第43-63页 |
| ·商业空间类型特征及发展趋势 | 第43-45页 |
| ·类型特征 | 第43页 |
| ·发展趋势 | 第43-45页 |
| ·面向商业空间再利用的兴趣契合点 | 第45-47页 |
| ·空间特征契合点 | 第45-46页 |
| ·直接经济效益契合点 | 第46页 |
| ·社会文化效益契合点 | 第46-47页 |
| ·面向商业空间再利用的程序 | 第47-50页 |
| ·现状调研 | 第47-48页 |
| ·价值分析 | 第48页 |
| ·面向对象类型特征 | 第48-49页 |
| ·面向商业空间再利用的流程 | 第49-50页 |
| ·工业空间向商业空间转化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 第50-62页 |
| ·再利用问题分析 | 第50页 |
| ·空间改造对策 | 第50-56页 |
| ·细部改造对策 | 第56-59页 |
| ·节能改造对策 | 第59-61页 |
| ·设备改造对策 | 第61-62页 |
|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 5 工程实例 | 第63-91页 |
| ·项目背景 | 第63-66页 |
| ·现状调研及价值分析 | 第66-70页 |
| ·带钢厂现状调研 | 第66-69页 |
| ·带钢厂价值分析 | 第69-70页 |
| ·家居建材行业分析调研 | 第70-75页 |
| ·经营模式 | 第70-72页 |
| ·空间模式 | 第72-75页 |
| ·设计过程 | 第75-86页 |
| ·总体策略 | 第75页 |
| ·空间整合 | 第75-81页 |
| ·细部设计 | 第81-82页 |
| ·立面设计 | 第82-83页 |
| ·消防设计 | 第83-85页 |
| ·经济指标 | 第85-86页 |
| ·施工及建成 | 第86-88页 |
| ·施工过程 | 第86-87页 |
| ·建成效果 | 第87-88页 |
| ·项目总结 | 第88-91页 |
| ·综合效益分析 | 第88页 |
| ·设计反思 | 第88-90页 |
| ·未来展望 | 第90-91页 |
| 结语 | 第91-93页 |
| 致谢 | 第93-94页 |
| 参考文献 | 第94-97页 |
| 图表目录 | 第97-101页 |
| 发表论文及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10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