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彪西晚期艺术歌曲创作特征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英文摘要) | 第5-7页 |
目录 | 第7-9页 |
引言 | 第9-12页 |
第一章 德彪西的生平和音乐创作 | 第12-19页 |
第一节 德彪西的生平 | 第12-16页 |
第二节 德彪西的美学观点与音乐风格 | 第16-19页 |
第二章 德彪西的艺术歌曲创作 | 第19-25页 |
第一节 法国艺术歌曲 | 第19-22页 |
第二节 德彪西的艺术歌曲综述 | 第22-25页 |
第三章 德彪西晚期艺术歌曲代表作分析 | 第25-38页 |
第一节《一对恋人的游乐场》 | 第25-30页 |
一、第一首《在黑暗的山洞边》 | 第25-27页 |
二、第二首《相信我的话吧》 | 第27-29页 |
三、第三首《看到你的容颜,我震颤不已》 | 第29-30页 |
第二节 歌曲套曲《马拉梅的三首叙事诗》分析 | 第30-35页 |
一、第一首《哀鸣》 | 第31-32页 |
二、第二首《徒劳的求爱》 | 第32-33页 |
三、第三首《折扇》 | 第33-35页 |
第三节 歌曲《无家可归孩子们的圣诞曲》分析 | 第35-38页 |
第四章 德彪西晚期艺术歌曲的创作技术特征 | 第38-60页 |
第一节 整体陈述方法分析 | 第38-55页 |
一、结构特征 | 第38-42页 |
1.再现原则 | 第38-41页 |
2.材料组合方法的应用 | 第41-42页 |
二、调式调性布局特征 | 第42-47页 |
1.多调性 | 第42-45页 |
2.调性呈示特征 | 第45-47页 |
三、和声特征 | 第47-55页 |
1.附加音和弦 | 第47-49页 |
2.附加音使调性模糊 | 第49页 |
3.持续音的应用 | 第49-53页 |
4.和弦的平行进行 | 第53-55页 |
第二节 局部陈述方法分析 | 第55-60页 |
一、使用音级集合方法分析德彪西的艺术歌曲 | 第55-56页 |
二、终止式 | 第56-60页 |
结论 | 第60-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