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通信论文--数据通信论文--图像通信、多媒体通信论文

流媒体覆盖网络组播模型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2页
第1章 绪论第12-28页
   ·引言第12-13页
   ·覆盖网络组播与IP 组播的对比分析第13-15页
   ·流媒体覆盖组播网络的关键问题分析第15-18页
     ·拓扑感知及延迟问题第15-16页
     ·容量与带宽约束问题第16页
     ·结构稳定性与树深度问题第16-17页
     ·负载均衡问题第17页
     ·构建与维护开销的可扩展性问题第17-18页
   ·研究现状与相关工作第18-23页
     ·流媒体覆盖网络分发模型分类第18-19页
     ·典型覆盖网络组播模型分析与比较第19-22页
     ·覆盖组播网络中的拓扑感知与负载均衡第22-23页
   ·论文的研究内容和主要贡献第23-26页
     ·针对的问题和研究内容第23-25页
     ·论文的主要贡献第25-26页
     ·论文的章节介绍第26页
   ·本章小结第26-28页
第2章 覆盖网络组播的聚类分层构架与位置聚类算法第28-42页
   ·覆盖网络组播模型目标与总体构架概述第28-29页
   ·基于位置聚类的分层构架第29-35页
     ·基于位置聚类的分层构架描述第29-31页
     ·分层聚类的形成与管理第31-33页
     ·分层位置聚类的作用与意义第33-35页
   ·位置聚类过程与位置聚类算法第35-38页
     ·新节点的加入与位置聚类过程第35-36页
     ·位置聚类方法比较与选择第36-37页
     ·基于网络坐标的位置聚类算法第37-38页
   ·基于网络坐标的位置聚类实验第38-40页
     ·实验方法与实验过程描述第38-39页
     ·位置聚类实验举例第39-40页
     ·基于网络坐标的聚类方法效果讨论第40页
   ·本章小结第40-42页
第3章 聚类覆盖网络模型与构建算法第42-87页
   ·聚类覆盖网络的数学描述与构建目标第42-47页
     ·聚类覆盖网络特点与构建目标分析第42页
     ·聚类覆盖网络的数学描述与模型参数定义第42-45页
     ·约束条件与性能指标描述第45-46页
     ·聚类覆盖网络构建目标描述第46-47页
   ·聚类覆盖网络组播树生长与构建算法分析第47-50页
     ·组播树生长与路径搜索问题的转化第47-48页
     ·容量与带宽约束的处理方法(二步法)第48-49页
     ·优化目标的实现方法与节点适应度函数第49-50页
   ·构建方法概述与构建步骤第50-52页
     ·加入请求与启动构建过程第51页
     ·父节点搜索第51页
     ·链路带宽约束判断与父节点选择第51-52页
     ·新连接的建立与节点参数更新第52页
   ·全局搜索与有偏游走搜索第52-54页
     ·基于全局优化选择的全局搜索第52-53页
     ·基于节点适应度的有偏游走搜索第53-54页
   ·基于有偏游走搜索的聚类覆盖网络构建算法第54-60页
     ·随机游走理论介绍第54-56页
     ·基于有偏游走搜索的网络构建过程概述第56页
     ·基于适应度函数的有偏游走与父节点搜索第56-60页
     ·多步游走与父节点选择第60页
     ·连接的建立与参数更新第60页
   ·异质网络中负载均衡目标的组播树构建与性能分析第60-68页
     ·负载均衡目标的适应度定义与网络构建第60-61页
     ·预期适应度与基于预期适应度的有偏游走(eP-RW)第61-62页
     ·异质网络环境下eP-RW构建负载均衡覆盖网络的性能分析第62-68页
   ·多目标优化的组播树构建与性能分析第68-77页
     ·同时考虑负载均衡与树深度性能的多目标优化与适应度定义第68-70页
     ·组合系数定理第70-72页
     ·组合系数对和δ(rld) 的影响与多目标优化第72-74页
     ·多目标优化中与N,α及r的关系第74-76页
     ·多目标优化中eP-RW 与全局搜索的性能对比第76-77页
   ·局部结构更新的覆盖组播树生长算法第77-80页
     ·问题的提出第77-78页
     ·局部结构更新的组播树生长的原则与目标第78-79页
     ·基于父节点位置交换的局部结构更新算法第79-80页
   ·聚类网络结构管理与维护第80-86页
     ·网络连接关系的记录与维护第80-81页
     ·节点退出与网络结构修复第81-82页
     ·备份连接维护与更新第82页
     ·节点的加入退出模型与备份节点列表更新周期估计第82-86页
   ·本章小结第86-87页
第4章 流媒体覆盖网络分发系统的实现第87-104页
   ·上层网络功能实现与数据分发第87-90页
     ·会话元组与频道参数定义第87-88页
     ·上层网络数据分发第88页
     ·超节点选择、分层聚类的形成和管理第88-90页
     ·上层网络连接的建立第90页
     ·用户节点的接入管理与位置聚类第90页
   ·聚类覆盖网络的构建与数据分发第90-95页
     ·Peer 节点功能第90-91页
     ·聚类覆盖网络的构建第91-94页
     ·用户节点的 P2P 数据转发与本地播放第94-95页
   ·聚类覆盖网络的管理与维护第95-98页
     ·网络连接关系的维护与信息交换第95-96页
     ·数据拓扑连接关系的维护第96-97页
     ·冗余虚连接的维护和更新第97页
     ·节点退出与数据拓扑连接的修复第97-98页
     ·数据连接的数据传输状态检测与处理第98页
   ·聚类覆盖网络原型系统实验第98-102页
     ·实验设计与参数设置第98-100页
     ·实验结果与性能分析第100-102页
   ·本章小结第102-104页
第5章 与网络层组播及其它覆盖网络的比较第104-111页
   ·与网络层组播的比较第104-108页
     ·IP 组播与覆盖网络组播的优劣比较第104-105页
     ·聚类覆盖网络组播模型与IP组播的比较第105-107页
     ·组播技术的发展前景与建议第107-108页
   ·模型的特点及与其它覆盖分发网络的比较第108-110页
   ·本章小结第110-111页
第6章 结论和展望第111-114页
   ·结论第111-112页
   ·进一步研究展望第112-114页
参考文献第114-120页
致谢第120-121页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121-122页

论文共12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认知无线电中基于时—频—空三维空洞的机会接入研究
下一篇:视频编码中亚像素运动补偿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