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物期权理论在企业并购估值中的应用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页 |
英文摘要 | 第4-8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8-15页 |
·课题研究背景 | 第8-9页 |
·课题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实物期权理论的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企业价值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页 |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3-15页 |
第二章 相关理论概述 | 第15-22页 |
·企业价值的内涵 | 第15-16页 |
·经济学视角的研究 | 第15-16页 |
·会计视角的研究 | 第16页 |
·期权理论视角的研究 | 第16页 |
·企业并购理论概述 | 第16-19页 |
·企业并购的概念 | 第16-17页 |
·并购效应分析 | 第17-19页 |
·管理协同效应 | 第17-18页 |
·经营协同效应 | 第18页 |
·财务协同效应 | 第18-19页 |
·传统的企业估值方法 | 第19-22页 |
·现金流量折现法 | 第19-20页 |
·市场比较评估法 | 第20页 |
·传统评估方法的优劣 | 第20-22页 |
第三章 企业并购中的实物期权思想 | 第22-31页 |
·实物期权的基本思想 | 第22-25页 |
·实物期权的内涵 | 第22-23页 |
·实物期权的类型 | 第23页 |
·实物期权的特征 | 第23-25页 |
·企业并购估值中引入实物期权的必要性 | 第25-27页 |
·实物期权思想在目标企业定价中具有可行性 | 第25-26页 |
·基于实物期权企业并购估值的优点 | 第26-27页 |
·企业并购中的实物期权的识别 | 第27-31页 |
·企业并购中实物期权的识别原则 | 第27页 |
·企业并购中实物期权的类型 | 第27-31页 |
第四章 基于实物期权的企业并购估值模型的构建 | 第31-42页 |
·实物期权定价模型 | 第31-33页 |
·Black-Scholes 定价模型 | 第31-32页 |
·二叉树定价模型 | 第32-33页 |
·本文所选择的实物期权定价模型 | 第33页 |
·对实物期权定价模型中参数的分析 | 第33-36页 |
·标的资产当前价值 | 第33-34页 |
·期权期间 | 第34页 |
·执行价格 | 第34页 |
·无风险利率 | 第34页 |
·收益波动率 | 第34-36页 |
·并购中目标企业的价值构成 | 第36-42页 |
·目标企业现金流量折现现值 | 第36-37页 |
·并购前目标企业自身的实物期权价值 | 第37页 |
·并购活动自身的实物期权价值 | 第37-38页 |
·并购后企业的实物期权价值 | 第38页 |
·分配系数 | 第38-42页 |
第五章 华立集团-华立药业案例分析 | 第42-51页 |
·华立集团-华立药业案例背景 | 第42-43页 |
·并购企业-华立集团背景 | 第42页 |
·目标企业-华立药业背景 | 第42页 |
·并购过程 | 第42-43页 |
·基于传统估值方法的华立药业企业价值 | 第43-45页 |
·预测现金流量及折现率 | 第43-45页 |
·计算企业价值 | 第45页 |
·基于实物期权模型的企业估值 | 第45-49页 |
·目标企业自身实物期权价值 | 第45-46页 |
·并购活动本身的实物期权价值 | 第46-47页 |
·并购后的企业实物期权价值 | 第47-48页 |
·分配系数的确定 | 第48-49页 |
·整体价值的确定及检验 | 第49-51页 |
结论 | 第51-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