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引言 | 第7-8页 |
一、类别股份概述 | 第8-16页 |
(一) 有关类别股 | 第8-11页 |
1、类别股的定义 | 第8页 |
2、股票的种类和类别股的界定 | 第8-10页 |
3、类别股的起源和发展 | 第10-11页 |
(二) 类别股的内容和特征 | 第11-13页 |
1、公司可以就哪些事项发行类别股份 | 第11-12页 |
2、企业发行类别股份的动机 | 第12-13页 |
(三) 类别股的典型—普通股和优先股 | 第13-16页 |
1、优先股的特征 | 第13-14页 |
2、优先股股东的权利保护 | 第14-16页 |
二、类别股东大会及社会公众股表决 | 第16-22页 |
(一) 类别股东大会 | 第16-19页 |
1、类别股东大会立法例 | 第16-17页 |
2、类别股东大会的理论基础 | 第17-18页 |
3、类别股东大会决议的内容和程序 | 第18-19页 |
(二) 我国的社会公众股表决机制 | 第19-22页 |
1、我国社会公众股表决出台的背景 | 第19-20页 |
2、社会公众股东表决的特点及前景 | 第20-22页 |
三、类别股份制度我国的现状 | 第22-27页 |
(一) 我国的股份类别 | 第22-25页 |
1、有我国特色的类别股—流通股和非流通股 | 第22-23页 |
2、我国的A股、B股市场分割及其发展趋势 | 第23-25页 |
(二) 我国类别股份制度的实践 | 第25-27页 |
1、类别股份制度的萌芽 | 第25-26页 |
2、类别股份制度建立的法律环境 | 第26页 |
3、公司法中类别股份制度的空间 | 第26-27页 |
四、构建我国的类别股份制度 | 第27-39页 |
(一) 构建我国类别股份制度的意义 | 第27-31页 |
1、满足不同投资者的需求 | 第27页 |
2、开拓多种融资渠道 | 第27-28页 |
3、有效掌握公司控制权 | 第28-29页 |
4、提供防御敌意并购(unfriendly takeover)的手段 | 第29页 |
5、改善股份类别混乱的现状 | 第29-30页 |
6、促进国内风险投资业的发展 | 第30-31页 |
(二) 我国建立类别股份制度的模式选择 | 第31-34页 |
1、“法定式”的大陆法系立法模式 | 第31-32页 |
2、“授权式”的英美法系立法模式 | 第32页 |
3、关于我国类别股份制度立法模式的建议 | 第32-34页 |
(三) 有关我国的类别股份制度的设想 | 第34-39页 |
1、股份类别和内容的设计 | 第34-35页 |
2、类别股东大会的内容和程序 | 第35-36页 |
3、类别股东的救济措施 | 第36-37页 |
4、其他事项 | 第37-38页 |
5、配套机制的跟进 | 第38-39页 |
结语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2页 |
致谢 | 第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