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切助互作技术在辣椒活性成分提取中的应用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9-25页 |
·微切助互作技术在植物活性成分提取中的应用 | 第9-13页 |
·微切助互作技术的产生和发展 | 第9-10页 |
·植物活性成分提取的研究概况 | 第10-12页 |
·微切助互作技术辅助提取植物活性成分的原理 | 第12页 |
·微切助互作技术的优势 | 第12页 |
·微切助互作技术辅助提取植物活性成分的发展前景 | 第12-13页 |
·辣椒的研究进展 | 第13-24页 |
·辣椒的主要成分 | 第13-14页 |
·辣椒红色素的研究现状 | 第14-18页 |
·辣椒碱的研究现状 | 第18-24页 |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和主要工作 | 第24-25页 |
第二章 微切助互作技术辅助提取辣椒红色素 | 第25-38页 |
·实验材料 | 第25-26页 |
·实验仪器 | 第25页 |
·实验试剂 | 第25-26页 |
·实验方法 | 第26-29页 |
·微切助互作技术辅助提取助剂的筛选 | 第26页 |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 第26页 |
·辣椒粉末的粒度及形态分析 | 第26-27页 |
·微切助互作技术辅助提取工艺的优化 | 第27-28页 |
·超微粉碎辅助提取 | 第28页 |
·物理混合提取 | 第28页 |
·索式回流法提取 | 第28页 |
·辣椒红色素的含量分析 | 第28-29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29-37页 |
·微切助互作技术辅助提取助剂的筛选 | 第29-30页 |
·辣椒粉末的粒度及形态分析 | 第30页 |
·不同预处理方法对辣椒红色素提取量的影响 | 第30-31页 |
·微切助互作技术辅助提取工艺的优化(碱助剂) | 第31-34页 |
·微切助互作技术辅助提取工艺的优化(环糊精助剂) | 第34-36页 |
·微切助互作技术辅助提取与索式回流提取比较 | 第36-37页 |
·小结 | 第37-38页 |
第三章 微切助互作技术辅助提取辣椒碱 | 第38-48页 |
·实验材料 | 第38-39页 |
·实验仪器 | 第38页 |
·试剂与材料 | 第38-39页 |
·实验方法 | 第39-41页 |
·助剂的筛选 | 第39页 |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 第39页 |
·辣椒碱提取工艺的优化 | 第39-40页 |
·超微粉碎辅助提取 | 第40页 |
·物理混合样品的提取 | 第40页 |
·索式回流提取 | 第40页 |
·辣椒碱的含量分析 | 第40-41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1-47页 |
·辣椒碱标准曲线 | 第41-42页 |
·助剂的筛选 | 第42页 |
·不同预处理方法对辣椒碱提取率的影响 | 第42-43页 |
·单因素试验结果 | 第43-46页 |
·正交试验结果 | 第46页 |
·微切助互作技术辅助提取与索式回流提取比较 | 第46-47页 |
·小结 | 第47-48页 |
第四章 结论 | 第48-50页 |
·结论 | 第48页 |
·特色与创新 | 第48页 |
·展望 | 第48-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
致谢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