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信息处理(信息加工)论文--模式识别与装置论文

基于激光扫描与拼接的热态大型锻件视觉测量方法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图、表清单第9-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19页
   ·课题背景及意义第11-13页
   ·热态大型锻件测量的研究现状第13-17页
     ·国外研究现状第13-15页
     ·国内研究现状第15-17页
   ·双目视觉测量技术的基本原理第17-18页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18-19页
第二章 测量系统的设计第19-28页
   ·测量系统的总体方案设计第19-21页
     ·测量系统硬件方案设计第19-20页
     ·测量系统软件方案设计第20-21页
   ·主要设备选型与分析第21-24页
     ·摄像机第21-22页
     ·半导体绿色一字线激光器第22页
     ·步进电机与其控制驱动器第22-24页
     ·标定块与拼接块第24页
   ·系统的软件环境第24-28页
     ·Visual c++第25页
     ·OpenCV第25-26页
     ·MATLAB第26页
     ·VC 与MATLAB 混编第26-28页
   ·本章小结第28页
第三章 视觉测量系统的标定第28-44页
   ·坐标系统与摄像机模型第29-32页
     ·坐标系统第29-30页
     ·摄像机模型与坐标变换第30-32页
   ·标定方法分析第32-34页
     ·基于三维标定物的标定方法第32页
     ·基于二维标定物的标定方法第32-33页
     ·基于一维标定物的标定方法第33页
     ·基于零维标定物的标定方法第33-34页
   ·基于Matlab 张氏平面标定法的改进第34-40页
     ·靶标图像特征点提取第34-35页
     ·基于线性模型的最大似然估计第35-38页
     ·基于非线性模型的最大似然估计第38-39页
     ·计算结构参数第39页
     ·基于Matlab 张氏平面标定法的编程实现第39-40页
   ·标定结果与误差分析第40-43页
     ·标定结果第40-41页
     ·标定误差分析第41-43页
   ·本章小结第43-44页
第四章 图像处理第44-57页
   ·图像预处理第44-47页
     ·热态强光干扰的滤除第44-45页
     ·随机噪声的滤除第45页
     ·图像增强第45-47页
       ·灰度线性变换第46页
       ·灰度分段线性变换第46-47页
   ·图像畸变修正第47-48页
     ·插值算法第47页
     ·畸变修正第47-48页
   ·端线、光束特征提取第48-54页
     ·端线特征提取第49-51页
       ·边缘检测原理与算法分析第49-50页
       ·Canny 边缘检测第50-51页
     ·光束特征提取第51-54页
       ·固定阈值化第51-52页
       ·形态学腐蚀第52-53页
       ·细化处理第53-54页
   ·拼接块图像处理方法第54-56页
     ·自适应阈值化第54-55页
     ·拼接标志点提取第55-56页
   ·本章小结第56-57页
第五章 立体匹配、重建与数据拼接第57-70页
   ·立体匹配第57-64页
     ·极线校正第57-63页
       ·极线几何第57-58页
       ·基本矩阵第58-59页
       ·极线校正第59-63页
     ·对应点匹配第63-64页
   ·三维重建第64-65页
     ·三维重建第64-65页
     ·尺寸测量与精度分析第65页
   ·数据拼接第65-69页
     ·基于多视角的数据拼接方法第66页
     ·本文的拼接方法第66-69页
       ·拼接点对应算法第66-67页
       ·SVD 分解进行数据拼接第67-68页
       ·拼接精度评定第68-69页
   ·本章小结第69-70页
第六章 测量实验与精度分析第70-75页
   ·双目视觉系统误差分析与锻件测量系统构建第70-71页
   ·圆筒类锻件模拟测量第71-73页
   ·评定原则与精度分析第73-74页
   ·本章小结第74-75页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第75-77页
   ·全文总结第75页
   ·后续展望第75-77页
参考文献第77-80页
致谢第80-81页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第81页

论文共8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铁谱图像分割与磨粒特征提取技术研究
下一篇:C2C环境下互动性与消费者感知风险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