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谱图像分割与磨粒特征提取技术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图表目录 | 第8-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7页 |
·引言 | 第10页 |
·铁谱分析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10-12页 |
·铁谱分析技术国内外发展状况 | 第10-11页 |
·铁谱分析技术的研究意义和发展趋势 | 第11-12页 |
·铁谱图像处理与分析技术的现状和发展 | 第12-14页 |
·铁谱图像处理与分析技术国外发展状况 | 第12页 |
·铁谱图像处理与分析技术国内发展状况 | 第12-14页 |
·铁谱图像处理与分析技术在研究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 第14页 |
·本课题研究意义、内容和主要路线 | 第14-15页 |
·本文的组织结构 | 第15-17页 |
第二章 彩色铁谱图像的处理和分割技术简介 | 第17-31页 |
·引言 | 第17-18页 |
·数字图像的表示形式和颜色模型 | 第18-22页 |
·数字图像的表示形式 | 第18-19页 |
·颜色模型 | 第19-22页 |
·图像预处理 | 第22-27页 |
·图像增强 | 第22-26页 |
·形态学处理 | 第26-27页 |
·图像分割 | 第27-29页 |
·分水岭分割 | 第28页 |
·基于颜色特征的分割 | 第28-29页 |
·图像分割后处理 | 第29-30页 |
·孔洞填充 | 第29页 |
·膨胀和腐蚀 | 第29页 |
·磨粒的标识 | 第29-30页 |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三章 基于改进分水岭算法的铁谱图像分割 | 第31-38页 |
·引言 | 第31页 |
·分水岭算法 | 第31-34页 |
·基于浸没的分水岭算法 | 第31-32页 |
·基于模拟降雨的分水岭算法 | 第32-33页 |
·两种分水岭算法的比较 | 第33页 |
·传统的分水岭分割算法 | 第33-34页 |
·改进的分水岭图像分割算法 | 第34-37页 |
·两种改进分水岭分割的算法 | 第34-35页 |
·基于标记的改进分水岭分割算法 | 第35-37页 |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四章 磨损磨粒的颜色特征提取 | 第38-44页 |
·引言 | 第38页 |
·磨粒的颜色特征 | 第38-39页 |
·基于颜色的分割和颜色特征的提取 | 第39-43页 |
·传统的颜色分割算法 | 第39-40页 |
·改进的颜色特征提取算法与实现过程 | 第40-43页 |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五章 磨损磨粒的形状特征提取和磨粒识别 | 第44-57页 |
·引言 | 第44页 |
·机械磨损的类型与产生机理 | 第44-45页 |
·磨粒形状特征的提取 | 第45-49页 |
·连通区域划分 | 第45-47页 |
·形状特征提取 | 第47-49页 |
·磨粒特征提取的计算机实现 | 第49-51页 |
·磨损磨粒的分析与识别 | 第51-56页 |
·基于磨粒识别的磨损故障诊断原理 | 第51-53页 |
·磨粒的模式识别方法 | 第53-56页 |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7-59页 |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工作 | 第57页 |
·对本课题研究的展望 | 第57-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