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30页 |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研究背景、研究对象和研究意义 | 第14-22页 |
第二节 研究内容和框架 | 第22-25页 |
第三节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25-28页 |
第四节 本文的创新之处 | 第28-30页 |
第二章 跨国公司在华突破性创新的驱动资源&能力:理论与综述 | 第30-56页 |
第一节 资源基础论 | 第30-36页 |
第二节 企业能力理论 | 第36-38页 |
第三节 资源基础论与企业能力理论间的战略整合逻辑 | 第38-39页 |
第四节 资源配置理论 | 第39-42页 |
第五节 跨国公司在华突破性创新的关键驱动资源和能力 | 第42-56页 |
第三章 突破性创新:特征与过程 | 第56-78页 |
第一节 突破性创新的概念、内涵及意义 | 第58-63页 |
第二节 突破性创新的类型与比较 | 第63-68页 |
第三节 突破性创新的过程与管理 | 第68-76页 |
第四节 现有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 第76-78页 |
第四章 跨国公司在华资源配置模式与突破性创新 | 第78-113页 |
第一节 跨国公司在华的技术创新概况:对397家在华跨国公司的调查 | 第79-93页 |
第二节 跨国公司在华创新资源配置的技术联盟模式 | 第93-101页 |
第三节 跨国公司的知识转移模式 | 第101-106页 |
第四节 案例研究:西门子在华的突破性创新、技术联盟与知识转移 | 第106-113页 |
第五章 跨国公司在华资源配置对突破性创新绩效的影响机理 | 第113-128页 |
第一节 关键概念的识别和界定 | 第113-115页 |
第二节 跨国公司在华资源配置对突破性创新绩效的影响机理模型 | 第115-116页 |
第三节 研究假设的提出与发展 | 第116-128页 |
第六章 研究设计 | 第128-153页 |
第一节 问卷设计的原则和过程 | 第128-136页 |
第二节 样本的选取与数据的搜集 | 第136-138页 |
第三节 描述性统计和探索性因子分析 | 第138-152页 |
第四节 本章小结 | 第152-153页 |
第七章 实证结果 | 第153-184页 |
第一节 结构方程模型介绍 | 第153-155页 |
第二节 跨国公司在华资源配i对突破性创新影响机理的验证性因 子分析 | 第155-176页 |
第三节 结构方程模型的路径分析与假设检验 | 第176-184页 |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84-189页 |
第一节 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 | 第184-186页 |
第二节 本文的主要创新之处 | 第186-187页 |
第三节 本文的研究局限和未来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 第187-189页 |
参考文献 | 第189-208页 |
附录A 委托调研合同 | 第208-210页 |
附录B 调查问卷 | 第210-215页 |
附录C 访谈目录和摘要 | 第215-216页 |
附录D 在华跨国公司(研发机构)数据库 | 第216-230页 |
附录E 在天津的跨国公司全球500强名录 | 第230-232页 |
致谢 | 第232-233页 |
个人简历及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23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