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页 |
| Abstract | 第2-4页 |
| 目录 | 第4-5页 |
| 附表目录 | 第5-7页 |
| 绪论 | 第7-13页 |
| 一、学术史回顾 | 第8-12页 |
| 1、关于中国近代货币史研究 | 第8-9页 |
| 2、关于中国近代银价和银钱比价的研究 | 第9-11页 |
| 3、关于晚清币制变迁的研究 | 第11-12页 |
| 二、研究思路 | 第12-13页 |
| 第一章 制钱制度的危机 | 第13-50页 |
| 第一节 银钱并用的货币体制 | 第14-23页 |
| 一、银钱并用是晚清货币体制的主要特点 | 第14-19页 |
| 二、制钱为重是晚清货币流通的重要表现 | 第19-23页 |
| 第二节 银贵钱贱的冲击 | 第23-32页 |
| 一、道咸年间的银贵钱贱 | 第23-27页 |
| 二、各省制钱的停铸、减铸 | 第27-32页 |
| 第三节 咸丰大钱与制钱制度危机 | 第32-36页 |
| 一、大钱的出笼与停铸 | 第32-34页 |
| 二、制钱制度的深刻危机 | 第34-36页 |
| 第四节 规复制钱的失败 | 第36-50页 |
| 一、遍及全国的钱荒 | 第36-39页 |
| 二、光绪朝规复制钱的努力 | 第39-46页 |
| 三、铜元铸造加深了币制的混乱 | 第46-50页 |
| 第二章 银价暴跌与银两制度的危机 | 第50-68页 |
| 第一节 国际银价的下跌 | 第51-56页 |
| 一、跌跌不休的国际白银价格 | 第51-53页 |
| 二、银价下跌原因分析 | 第53-55页 |
| 三、银价下跌迫使清政府货币制度变革 | 第55-56页 |
| 第二节 银两制度的危机 | 第56-68页 |
| 一、自铸银元的历程 | 第56-63页 |
| 二、自铸银元的余利与滥铸 | 第63-68页 |
| 第三章 走上币制改革之路 | 第68-86页 |
| 第一节 统一货币铸造权和纸币发行权 | 第71-75页 |
| 一、造币总厂建立,统一货币铸造 | 第71-74页 |
| 二、大清户部银行建立,统一纸币发行 | 第74-75页 |
| 第二节 制度变迁与银元本位币制方案出台 | 第75-86页 |
| 一、本位货币与货币单位的争论——金银本位与两元之争 | 第75-80页 |
| 二、《币制则例》颁布——中国近代货币体制的初步形成 | 第80-82页 |
| 三、《币制则例》——备受关注的币制改革纲要 | 第82-86页 |
| 结语 | 第86-89页 |
| 附录:大清厘定国币则例(1910) | 第89-91页 |
| 参考文献 | 第91-97页 |
| 一、文献史料 | 第91-92页 |
| 二、著作 | 第92-94页 |
| 三、论文 | 第94-96页 |
| 四、报刊杂志 | 第96-97页 |
| 致谢 | 第97-99页 |